日本江户幕府(江户幕府与德川幕府)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其所处的时代被称为江户时代(1603至1867年),其相当于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末年到清朝(1616年—1912年)初年的那段时期。

同处一个时间段的双方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联系。

那么在江户幕府时代的两百多年中,清朝与江户幕府的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

德川家康

清入关后并没有像元朝一样,用武力强制要求日本前来朝贡

1636年到1682年之际,清朝忙于国内的统一战争,无暇顾及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如在1637年“ 丙子之役”后,清政府在议和条款中要求朝鲜引导日本使者赴沈阳觐见。

但朝鲜坚持采取不合作策略,清政府也没有强令朝鲜执行,最后这个条款没有签订。

同时江户幕府也囿于华夷成见,所以更倾向于支持明朝残余势力。

在1645年时,清曾救助日本的“漂流民”并通过朝鲜将其送还日本,虽然此时的清政府与日本有了直接性接触,在其诏书中也希望日本接受册封,但并未如愿。

因此双方既没有隋唐时期双方和平交往的繁盛景象,也没有元朝初期和明代援朝抗倭战争时期那样充满对抗性的激烈竞争。

日本以自身为中心,通过朝鲜与琉球另建了一套大君外交体制

在德川幕府的时代,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欧洲国家体系和大君外交体制。

日本曾加入过华夷秩序,但在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以后,朝贡关系不复存在。

至德川幕府时,日本曾试图恢复与明的外交关系但是失败了 ,再加上基督徒危机和“北狄”清朝的威胁。

日本就在华夷秩序之外重新建立了大君外交体制这样一种独特的国际秩序。

日本幕府统治下,民众的生活百态

锁国下的日本主要外交通信对象是朝鲜和琉球,因此日本就以本国为中心,与朝鲜和琉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而结成一种封闭的外交体制,这种体制的核心就是德川幕府的将军。

在中日先后都采取了锁国政策的情况下,双方的联系及彼此态度

自后金建立一直到清朝初期,正好是日本历史上的江户幕府时代的前期,那时中日之间在政治上没有建立官方关系,但由于双方对彼此都有需求,所以以商船贸易为纽带的经济交往一直没有停止,但这种商船贸易表现在中国单方面与日本的的经济交流。

(一)直接关系:最主要的是中国沿海商人在日本长崎的经济贸易活动—唐船贸易

唐船不是指中国唐朝时的船只,而是日本对中国与日贸易所用的帆船的统称,主要是指1633年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禁止日本人出航海、禁止与天主教国家葡萄牙、西班牙人通商,只允许新教国家荷兰和中国船赴日贸易,贸易限于长崎一港。)后,参与到与日贸易的中国帆船。

江户幕府初期的对华贸易中,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随着两国贸易走向的变动做出调整。

在政策的刺激和鼓励下中日贸易走向繁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日本白银的大量外流。

在1715年,为防止日本金银铜的大量外流,幕府公布"正德新令",并向当年来航的中国商人发放“信牌”,规定无牌商人禁止贸易。

正如岩井茂树把当时中日间的交往模式称为“沉默外交”中说的那样,双方虽无公文书或外交使者的往来,但双方仍能获取许多情报,其中建立在商业通则上的中日“互市”体系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间接关系:贸易下中日两国间十分频繁的思想文化交流

江户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史当中的重要阶段,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明末清初时,由于国内动荡不安,许多中国人漂流移居日本。

其中有海商船主、自然科学及技术人员、明朝遗民与宗教人士等。这些华人的加入使日本得以吸收中国的文化,技艺等。同时中日交流的内容涵盖了思想、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三)中日双方对彼此态度的变化

日本虽然最初将清政权视为“鞑靼(蛮夷)”,但随着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及“康乾盛世”下清代社会出现的长达百余年的繁荣,使得日方对清认识都发生重大转变。

康乾盛世

于是日本不仅在事实上认可了清政权在中国的正统地位,还极为仰慕同时期清代的中国政治、文化。

在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很是关心中日关系。于是派官员赴日查探,试图打破对日僵局,进而建立外交关系。

虽然此时的江户幕府还没有与清朝建交的意愿,但对清朝的态度已由原来的敌视、排斥转变为默认,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对清朝的尊重。

双方关系转暖,但仍未建立正式的官方关系,双方往来仍旧以民间经济往来为主。

在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前,近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

1840年,在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紧接着世界列强接踵而至,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1850年国内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再加上列强百般羞辱中国,使中国天朝上国地位严重受损。

鸦片战争

而日本通过长崎贸易中,中国与荷兰报告的海外消息及中国相关书籍资料等渠道了解到清政府现状。

鸦片战争的巨大冲击引起了日本的巨大反响。他们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重新认识了世界局势,并以此为鉴。

但随后日本也被迫打开了国门。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进行通商。但却没有与交往悠久的中国建交。

进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日本幕府企图改变与中国的关系。于是在1862年6月7日,日本政府第一次以官方名义派遣了名为“千岁丸”的商船前往上海,这次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尝试虽然没有达成建交目的,但也有其一定的意义。

那时日方虽已接受了清朝,但清不能把日本视为双方对等的国家,清朝还以“天朝”自居,将日本视为东夷下等国,故无法达成建交。

结语

在中日关系中,清朝与江户幕府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

清朝与江户幕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各自的原因,先后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日本以自身为中心,通过朝鲜与琉球建立出一套大君外交体制,这样日本就始终游离于清的朝贡体系之外,期间双方虽有几次建交上的尝试,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无果而终,双方也始终没有建立官方的正式的外交往来。

日本江户时代

因此锁国下中日进行的基本上是“沉默外交”式的交往模式,清与日本的直接关系体现在长崎一地的民间贸易关系,间接关系则是在该贸易下双方的思想文化交流上产生的联系。

与明朝不同,清朝的对外政策非常务实,双方各取所需,所以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上有往来,但政治上并没有隶属关系,所以也可以说主要是互市的贸易关系。

此后直至1871年两国才订约正式建交。

清朝入关取代明朝时,日本已经进入 德川家光的第三代将军执政,日本已经锁国了。虽然幕府允许朝鲜继续遣使来日,也允许中国和荷兰继续和日本进行贸易。但是相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巴达维亚总督不定期传达荷兰政府致幕府的公文等官方往来,德川幕府和清政府之间基本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而且德川幕府还拒绝了台湾郑氏要求合作反清的请求,此外幕府也严厉监督各大名收容赴日的明朝移民士子的行为。大清帝国(中国)生产的书籍,丝织品等江户幕府较多的购入。江户幕府闭关锁国,仅开放了四个港口,用于商业贸易等交往,范围极窄,远远不及大清帝国的“广州十三行”相关制度。两家几乎相安无事。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fc136960ca2dd891.html]
美大集成灶的尺寸(集成灶尺寸一般是多少)
上一篇 2024-05-05
郑州各大批发市场一览表(郑州大家具批发市场在哪里)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