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的简化字歺(餐字简化字怎么写)



感谢邀请。

“餐”字当年为何没简化?楼上高人都说过了——不是没简化,简化过,但是不成功,又退回来了——“二简表”里被简化的“餐”,干了件鸠占鹊巢的尴尬事儿。

再往前为何没简化呢?大概和“餐”属于“生僻字”有关——错过了被简化的机会。

“房子是用来住的”,字是用来写的,所以,在书写过程中,为了方便,汉字的简化,属于大概率事件。

甲骨文以来的汉字,只是在金文阶段,出现过繁化的情况——大约是为了表示威严和庄重——铭刻在鼎上有王家和贵族气派。大篆籀书还有此方面痕迹。从小篆开始,到后来的隶楷行草,简化一直没停止过。

在汉字简化过程中,大学者,特别是当大官的文人墨客,起的作用明显。

比如王羲之,一代文豪,官至右将军。他就敢在《兰亭序》里,写上“會于會稽山隂之蘭亭”。“于”用的是“於”的异体字;“稽”和“蘭”他也简写了。 “愛”字,据说也是王右军大人最早把“心”去掉的——现在有人吐槽说“亲不见,爱无心”云云,按理说,是该去质问王羲之等人的——“親”,那个年代也已被写作“亲”了,尽管不多。

有人统计过,苏轼简化过的汉字有三百多个。

有什么办法呢?这些人,官又大,字又好,简就简了,人们不仅不以为过,还奉之为宝,悬之挂之,临之仿之——“食”字旁写为“饣;“水”字旁写为“氵”;“犬”字旁写为“犭”;“玉”字旁写为“王”;“艸”字头写为“艹”,等等,大约都是这么简化的。

应该承认,这些当大官的大文人,在书写中简化的字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违背汉字造字的基本规律,同时又确实写起来便利了,何乐而不为?

在这个简化过程中,使用笔画少的异体字,也是常见现象。比如前面说到的“于”。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收录了这个字,当时写作“亏”,原意是“呜呼者也”的感叹词,其实到了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里,“於”也仍然发wū的音。不过,在《诗经》和《尚书》里,就已经用“于(亏)”这个异体字了。 还有“無”的异体字“无”,至少在许慎生活的东汉,也已经有不少人愿意使用这个容易书写的字。

使用容易书写的异体字,本字有时候反而被“边缘化”。比如“射箭”,原为“䠶箭”,“射”是古字、异体字,因为好书写,本字“䠶”反而越来越少被提及。

前面绕了一个大弯儿,现在才说到“餐”字。

“餐”也是有异体字的。《说文》里,许慎就举出了“湌”。还被写为“飡”,《广韵》收录了这个字,称其为俗体。《战国策.中山》里用的就是后面这个字:“以一壶飡得士二人”——食品、食物。《庄子.逍遥游》里用的是前一个字:“三湌而反,腹犹果然”——三顿饭。 那么,“餐”为何长期没被简化呢?大约是与这个字在古代属于“生僻字”有关

“餐”有“吃”的含义。许慎说,“吞也”,即所谓现在说的“吃像很难看”;还有饮食、食物的含义;再就是量词,表示几顿饭,一日三餐如是。其他含义就不说了。

古时,人们常说“食”,也说“噄(后来才用吃)”,或者说“㗖(或啖)”,却很少用餐来表示“吃饭”。

“餐”,在古代,大概更多被使用于书面语,表示前面说到的第二第三种含义——《战国策》和《庄子》就是。

这就边缘化了,更没有机会被当大官的大文人写入某某“记”、“序”、“赋”、“铭”等等之中,错失了在书写中被简化的良机。结果是,原本有的容易书写的异体字“湌”、“飡”,也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纵贯汉字简化的过程,越常用的字简化的几率就越大;越生僻越边缘化的字简化的可能就越小,甚至逐渐“死掉了”。

即使在现代,“餐”字用的其实也不多。改革开放之前,名牌大饭店,就挂“全聚德”、“便宜坊”、“东兴楼”、“同和居”等等的招牌。比较小的叫“小吃店”。中不溜儿的,一般叫某某饭馆。自称餐厅的不多。如果有,是在宾馆里,挂个牌子写着“中餐厅”或“西餐厅”。现在,叫“餐厅”的饭馆仍然不多,店家宁可叫“酒店”或“饭店”。

坚决同意汉字简化要慎重的主张。 别再干把“餐”简化了,不合适又退回来的事情。

至于“餐”字的命运,很可能或者将来被异体字“湌”或“飡”所取代,或者就一直像现在这样边缘化下去。

歺即餐字的第二批简化字。后被废除。现在为什么还能打出来,本人才疏学浅,无法解答。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d6c84038e9b29da4.html]
家用茶吧机十大名牌(什么牌子的茶吧机质量好)
上一篇 2024-05-08
中国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