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大发布》公众号,2021年12月14日。
蒲坚,1927年1月生于河北省。1954年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曾任教育部考试院中国法制史命题组长、北京考试院中国法制史学科委员,中央电大主讲教师兼教育委员会法学学科委员,退休后荣获北京大学老有所为“学习之星”、北京大学首届学术贡献奖特别贡献奖、首都市民学习之星。主要著作有《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中国古代行政立法》《中国古代法制丛钞》《中国法制史大辞典》等。
1954年,蒲坚从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适逢北大恢复建立法律系,蒲坚被分配到北大工作,担任“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助教。从此开始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中国法制史教学科研工作。北大当时并未开过这门课程,在这样白手起家的情况下,蒲坚努力搜集教学资料,同时腾出时间广泛旁听文史哲等院系的相关课程,为研究中国法制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讲义,到60年代已经成为具有几十万字的大部头油印教材了。
青年时代的蒲坚蒲坚深爱三尺讲台,乐于提携后进。年轻时,他的身体并不好,但是他坚强、乐观,坚持带病为学生们授课。他讲课深入浅出,论证严谨,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佩。除了在北大授课外,他从1980年起担任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讲教师,还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做兼职,为中国法制史的社会传播教育作出杰出贡献。法制史是一门看似枯燥的学问,他却甘之如饴,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样的学术定力下,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填补了中国土地资源法制史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他还参与多部中国法制史教材的编写,主编的《中国法制史》曾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他年逾七旬时,整理出版了200万字的《中国古代法制丛钞》,该书获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蒲坚坚信学问永无止境,耄耋之年,依然潜心治学,笔耕不辍。81岁时,他开始一项新的浩大工程——编写一部《中国法制史大辞典》,历时7年,他用手录笔抄,完成了收辞上万条、400多万字的《大辞典》,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我想对青年教师有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用几年的时间编了这么一部大辞典。我不会电脑,都是手抄的,一个字一个字抄,还改了几遍,我的稿子地上堆起来有一米高。”
2019年,他荣获北京大学首届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奖特别贡献奖;2021年,获评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如今,他已经94岁,还在继续学习、奋进,正在计划整理中国历代笔记中的法制史资料。“中国古代有五百多种笔记,我翻阅了大概四百多种,其中183种笔记里头,有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我都把抄录出来,积攒下来有将近一百万字即将出版,这是我最近整理材料的情况。现代年龄越来越大,精力不行,只是把过去的材料整理整理,我现在还有想法,如果精力行的话,想把过去的讲稿整理整理。”育人为范韧如蒲,潜心治学坚如石。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是蒲坚的人生原则,他对学问的满腔热情和进取精神必将鼓舞年轻一代在治学路上奋勇前进。“我希望青年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做学问,一个专业老师如果想搞出成绩,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这个专业,在这个基础上经常考虑本专业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促使你翻阅资料。”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aaf1ab4953d6c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