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巴蔓子将军墓在哪里
重庆渝中区。巴蔓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
2,巴蔓子的介绍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3,巴蔓子的巴蔓子墓
巴蔓子墓位于重庆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上海一百商场旁家具商店负一楼)。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蔓子墓重建于1922年。巴蔓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忠县)。巴蔓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现重庆巴南区有双忠祠上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双国士:即指巴蔓子将军和秦良玉。巴蔓子,战国时代中后期人,巴国将军。秦良玉,明朝四川忠县人,明朝末期著名的抗清女将军。
4,巴蔓子的人物简介
巴民族之魂——巴蔓子将军。周武王讨殷商,伐纣王时,“实得巴蜀之师”(《尚书》);“巴师勇锐,歌舞(战阵)以凌(压倒)殷人”。周天子立国,建周朝,封姬姓子弟为巴国君王,统巴人之地,建都江州(今重庆),为当时“南土诸侯王国之首”。经春秋、战国,巴国出现了一位代表一方的英雄——巴蔓子将军。巴蔓子时期巴国内乱,国君遭受胁迫。蔓子将军曾向楚国国君求援,并许巴国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使臣来求践约。他委婉、慷慨作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言毕,自刎,满座大惊。使臣无奈,捧蔓子将军头颅归。楚王唏嘘:“如得此忠臣,又何需几座城池。”遂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巴举国悲痛,于国都厚葬巴蔓子将军无头之遗体。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评价说:“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
5,简述芭蔓子的故事
“巴蔓子”非真人名,只是一个人物泛称。即“巴国蔓地人”。中国古字释义权威《说文解字》曰:“蔓,蜀广汉乡也。”《四川通史·先秦》:“巴将军蔓子来自川中地区蔓地”,也就是今四川遂宁至射洪一带。不过,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巴蔓子”这样一个人。就像穆桂英一样,都是古代文学虚构的历史人物。因此,在中国所有正史中并无记载。如果,楚国真被人借走(实为骗走)三座城池,楚国历史不可能没有一点记载。“巴蔓子故事”是晋朝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州)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编造的一个人物传奇。常璩此书,在传抄时代,流行既广,窜乱亦多。抄者或肆为别字,或随爱憎有节删,或因误解文义而妄加增饰,亦有以前人批注语误入正文者。错乱之处,在所难免。南北朝时期,中国汉文化传承断代。隋唐之后,重新复兴汉制。一些人望文生义,把原本虚构的“巴蔓子故事”与四川东部的忠州(今重庆忠县)牵强附会在一起,张冠李戴成了“忠县地方文化”,甚至以讹传讹,把巴蔓子户口也转移成了今重庆忠县人。总之:巴蔓子只是古代一些地方的民间文学,编造出来的一个虚假人物。巴蔓子故事是小说,不是历史。真实历史中,并没这么一个人。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9dba0351442b0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