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姓氏排名榜上,姓王位居榜首,其次是姓李、姓张、姓刘、姓陈、姓杨等。据统计,中国人口中姓王的人口数量最多,占总人口的约7.25%。其他常见的姓氏还包括姓赵、姓周、姓吴、姓孙等。每个姓氏都有其源流和历史渊源,反映着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
一、中国第一个姓是什么?
说到《百家姓》,可能每个海内外华人都能背上几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姓氏连接着血脉,每一个中华儿女无论离家多远、多久,只要见到本家姓氏、华夏姓氏,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便会在身体里沸腾。
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各个姓氏的人口遍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你知道各大姓氏在我国是怎么分布的吗?你的姓氏又在哪里人数最多呢?今天看鉴君就带你了解一下。
王姓,第一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7.1%,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
李姓,第二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96%,其中,河南省是李姓第一大省。
张姓是第三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42%。张姓族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和长江黄河流域,其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客家系中,十分密集。
刘姓,第四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5.16%,它集中分布在东北、渤海湾地区。
陈姓是第五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4.26%,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是典型的东南姓氏。
杨姓,第六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2.97%,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密度最高的是在四川盆地一带。
黄姓,第七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2.16%,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其中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
赵姓,第八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2.03%,赵姓的分布比较均匀,密度最高的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吴姓是第九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1.88%,不仅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分布密集,像越南、缅甸、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7000多万吴姓同胞。
周姓,第十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1.78%,主要在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其中,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
徐姓的根据地在江浙沪,占全国人口的1.43%,江苏是徐姓第一大省。
孙姓,占全国人口的1.39%,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二省,其中,山东为第一大省。
马姓,占全国人口的1.34%,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夏大部,甘肃大部。
朱姓,占全国人口的1.16%,广泛分布于江、浙、皖地区。
胡姓是南方姓氏,占全国人口的1.14%,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徽、浙江、四川、湖南、湖北五省中。
各位朋友,你们都姓什么?你们的姓氏哪个地方人最多呢?
二、操姓人口全国排名?
优质答案1:
全国操姓人口仅有12万,最新排名537位。
但在稀有姓氏中人口算比较多的了,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另外两广和台湾省也有操姓后人分布。
操姓是如何来的呢?曾有人认为操姓是曹操后人改姓而来,其实两者并无关系,操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来源于官位,商朝第十九位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的官职,属于君主赐姓;另一种说法,操姓起源于姬姓,为周武王姬发后代,后人以职业为姓。
优质答案2:
2021年操姓全国总人口约 4 万人, 属罕见姓氏 。在当今按人口数量排序的中华百家姓排名中最新名列第 537 位。
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操姓源自古地名北蒙,又称殷(古皖国,今安徽潜山),其祖先在其地做乐礼之官,主操琴瑟,亦称“殷操”。
优质答案3:
操姓全国人口约 4 万,属罕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537位。
三、2020人口普查十大姓氏排名?
优质答案1:
中国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优质答案2:
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
四、中国那么多姓氏,哪个姓氏多名人最多?
优质答案1:
间: 2018-12-27 浏览:2370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好听的名人名字,『名字吧网』收集了张姓好听的名人名字,供宝宝家长作为参考。【起好名,上名字吧网!】
姓张的历代名人有哪些?
1.张挥
张挥(ZHANG HUI,), ,。
张挥
传为远古黄帝第五子。母彤鱼氏,为黄帝第三妃。封于迁严山,因耽武艺,观弧制矢造弓,张罗网以取禽兽,帝赐姓为弓长之张。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2.张仲
张仲(ZHANG ZHONG,), 字广明,号仲甫,隐居梓潼七曲山(今属四川)。
张仲
西周贤臣。官至周宣王时卿士,以孝友著称。像取自清宣统元年修《四川汉州张氏族谱》。
3.张道陵
张道陵(ZHANG DAOLING,34—156), 原名张陵,世称张天师,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
张道陵
东汉道士。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后弃儒习道,入蜀住鹄鸣山,以符水咒法治病,创立教派,入道者需输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张道陵半身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4.张骞
张骞(ZHANG QIAN,?—前114), ,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
张骞
西汉官吏。历官大中大夫、校尉,封博望侯,又历卫尉、中郎将,大行,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题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张骞头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修张氏宗谱》。
5.张松
张松(ZHANG SONG,?—212),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张松
东汉末谋士。官刘璋别驾。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6.张禹
张禹(ZHANG YU,?—113), 字伯达,襄国(今河北邢台)人。
张禹
东汉大臣。明帝永平八年举孝廉。历官章帝扬州刺史、下邳相、修水利,民得温饱,和帝永元六年入为大司农、拜太尉,迁太傅,录尚书事,安帝初封安乡侯。张禹画像取自宋人绘《朱云折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张禹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7.张仲景
张仲景(ZHANG ZHONGJING,150—219), 名机,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
东汉末医学家。学医于同郡张伯望,尽得其传。初举孝廉,传献帝建安中官长沙太守。时大疫流行,乃钻研《内经》、《难经》等古医书,博采众方,所著《伤寒杂病论》,碾转流散,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
8.张良
张良(ZHANG LIANG,?—前186), 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
张良
西汉初大臣。祖与父相继为韩相。募力士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后从刘邦,为主要谋士,高帝六年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张良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张良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愿从赤松子游图轴》清张风绘。张良题跋坐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良题跋全身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张良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良半身像取自清宣统元年修《四川汉州张氏族谱》。张良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张衡
张衡(ZHANG HENG,), 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
张衡
东汉官吏、天文学家、文学家。通《五经》,贯六艺,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时征拜郎中,迁太史令,后迁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征拜尚书卒。创制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作《东京赋》、《应间赋》、《思玄赋》。
10.张苞
张苞(ZHANG BAO,), ,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
张苞
三国蜀汉大将张飞之子。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1.张飞
张飞(ZHANG FEI,167—221), 字益德,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
张飞
三国蜀汉大将。与关羽共事刘备。刘备入川以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张飞立像取自南薰殿历代圣贤名臣像。张飞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2.张辽
张辽(ZHANG LIAO,169—222), 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代县)人。
张辽
三国魏大将。历官中郎将、裨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封晋阳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3.张俨
张俨(ZHANG YAN,), 字子节,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张俨
三国吴大臣。弱冠知名,博闻多识,官至大鸿胪。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4.张昭
张昭(ZHANG ZHAO,156—236),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张昭
三国吴大臣。历官长史、辅军中郎将、军师、辅吴将军,封娄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5.张悌
张悌(ZHANG TI,?—280), 字巨先,襄阳(今属湖北)人。
张悌
三国吴大臣。少知名,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孙皓天纪二年,以军师拜为丞相。晋伐吴,督师三万渡江迎战,大败,被杀。张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6.张翰
张翰(ZHANG HAN,), 字季鹰, 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
张翰
西晋官吏、文学家。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张翰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翰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翰头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7.张华
张华(ZHANG HUA,232—300), 字茂先,范阳方域(今河北固安)人。
张华
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中书令、散骑常侍、广武县侯、都督幽州诸军事、太子少傅、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博学有文章,家无余财,惟文史充栋,著《博物志》等。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吴江张氏宗谱》。
18.张载(晋)ZHANG
张载(晋)ZHANG(ZAI,), 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
张载(晋)ZHANG
西晋文学家。武帝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作《剑阁赋》知名,历仕佐著作郎、弘农太守、中书侍郎。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有文集行世。张载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9.张丽华
张丽华(ZHANG LIHUA,560—589), ,。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贵妃。兵家女。陈叔宝为太子时,选入宫,见而悦之。后主即位,拜为贵妃,甚受宠遇。常置贵妃于膝上,使参与听政。隋军攻陷建康,与后主匿于井中,隋军出之,被杀。张丽华像取自清颜鉴题诗,清王翙绘图,嘉庆间颜氏刻本《百美新咏》。
20.张率
张率(ZHANG SHUAI,475—527), 字世简,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张率
南朝梁官吏、诗人。建武三年秀才。历仕太子舍人、秘书丞、黄门侍郎、新安太守。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21.张碧兰
张碧兰(ZHANG BILAN,), ,。
张碧兰
隋代女诗人。诗作有《寄阮郎》“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 等。张碧兰画像取自明人绘《千秋绝艳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22.张承业
张承业(ZHANG CHENGYE,846—922), 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
张承业
唐代太监。幼阉,为内常侍张泰收养。唐昭宗时使太原,为河东监军。晋王李克用病笃,以李存勖属之,存勖常兄事之,军国之事悉委之,成存勖大业,其功为多。存勖将即帝位,力谏,不听,遂不食,卒于太原。张承业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
23.张果
张果(ZHANG GUO,), 号通玄先生,。
张果
唐代武则天时道人。隐居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武后使使召之,佯死不赴。开元中,玄宗好神仙方术之事,因遣使迎至京,欲以公主降之,大笑不奉诏,寻还山。有《阴符经太无传》。传说中为八仙之一。张果画像取自《张果见明皇图》,元任仁发绘,故宫博物院藏。
24.张祜
张祜(ZHANG HU,约785—849), 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张祜
唐代诗人。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中与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宫词著名,有集。张祜画像取自明唐寅绘《李端端图》,南京博物院藏。
25.张九皋
张九皋(ZHANG JIUGAO,),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九皋
唐代官吏,张九龄弟,历仕尚书郎、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26.张君政
张君政(ZHANG JUNZHENG,),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君政
唐代官吏。历仕隋涂山令、唐武德初韶州别驾。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27.张亮
张亮(ZHANG LIANG,?—646), ,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
张亮
唐初大臣。从太宗定天下,屡立奇功,贞观时累官工部尚书,迁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又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后坐事被诛。张亮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凌烟阁功臣图》。
28.张明
张明(ZHANG MING,), 字闻斯,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明
唐代官吏。初举亳州司户,累官司封员外郎,贞观间以才学著名于公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29.张巡
张巡(ZHANG XUN,709—757), 世称张中丞,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张巡
唐代官吏。开元末进士。安禄山反时,任真源县令,起兵守雍丘。肃宗至德二载移守睢阳,昭拜御史中丞。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苦守睢阳数月,粮尽援绝,城陷被杀。张巡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巡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巡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0.张镇周
张镇周(ZHANG ZHENZHOU,), ,同安(今属福建)人。
张镇周
唐代官吏。历仕高祖武德六年舒城总管、寿州都督、八年舒州都督,亲戚有犯法,一无所纵,境内肃然。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31.张志和
张志和(ZHANG ZHIHE,730—810), 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金华(今属浙江)人。
张志和
唐代官吏、诗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赦还,隐居江湖。善歌词,又能书画、击鼓、吹笛。其词今存《渔夫》五首。张志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2.张九龄
张九龄(ZHANG JIULING,678—740), 字子寿,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九龄
唐代大臣、诗人。长安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张九龄石刻像刻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一日。张九龄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九龄侧头像取自清雍正间张世纬等重刻本《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张九龄题跋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九龄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九龄头像取自1923年修《江苏扬州张氏族谱》。
33.张公艺
张公艺(ZHANG GONGYI,), ,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人。
张公艺
唐代处士。九代同居,北齐及隋开皇中,王公已亲谒慰抚。唐太宗贞观中,敕加旌表。高宗麟德中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高宗善之,命赐缣帛。张公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4.张公谨
张公谨(ZHANG GONGJIN,), 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魏县)人。
张公谨
唐初大将。太宗贞观元年,为代州都督,前后言时政得失,并见纳用。后副李靖经略突厥,破定襄,败颉利,进封邹国公。改襄州都督,以惠政闻。张公谨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凌烟阁功臣图》。张公谨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5.张兴
张兴(ZHANG XING,), ,束鹿(今属河北)人。
张兴
唐代武职官吏。玄宗天宝末为饶阳裨将。安史之乱起,守城弥年,城陷,为史思明所俘,劝降不从,被锯杀。张兴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6.张旭
张旭(ZHANG XU,), 字伯高,世称草圣,又称张颠,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张旭
唐代官吏、书法家。官左率府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相传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张旭画像》清任熊绘。《张旭狂草图》清吴友如绘。张旭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旭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旭头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37.张居咏
张居咏(ZHANG JUYONG,), ,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居咏
五代南唐大臣。历官吴门下侍郎、昇元元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宗立,罢为镇海军节度使。像取自1918年修《江苏阳羡张氏宗谱》。
38.张逵
张逵(ZHANG KUI,), 字彦通,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逵
五代南唐官吏。仕至佥判江阴军。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39.张杓
张杓(ZHANG BIAO,), 字定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杓
南宋官吏。张浚子。以父荫授承奉郎,年少即有能称,历知袁州、衢州,提举湖北、浙西常平,知临安府、建康府,有惠政,官至端明殿学士。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40.张昌
张昌(ZHANG CHANG,), 字正平,晚号桐岗,临阳清江(今属江西)人。
张昌
宋代官吏。进士。仕至广东宣抚副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西抚州张氏族谱》。
41.张焘
张焘(ZHANG TAO,1091—1165), 字子公,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张焘
北宋大臣,政和八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权吏部尚书,反对与金议和,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建康知府兼行宫留守、参知政事。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42.张福
张福(ZAHNG FU,), ,郿县(今陕西眉县)人。
张福
宋代官吏。历仕国子监助教、祭酒。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43.张富一
张富一(ZHANG FUYI,), 号希靖,毘陵(今江苏常州)人。
张富一
南宋居士。宝祐进士。隐居教授。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44.张坚
张坚(ZHANG JIAN,), 字志立,号一民,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坚
宋代官吏。张忠恕子。进士。仕至台州治中。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45.张俊
张俊(ZHANG JUN,1086—1154), 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张俊
南宋大臣。好骑射,负才气,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助秦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张俊像取之传为南宋刘松年绘《中兴四将图》。
46.张楷
张楷(ZHANG KAI,), 字楚昭,歙县(今属安徽)人。
张楷
宋代官吏。进士。仕至乐平令。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47.张铿
张铿(ZHANG KENG,1232—1279), 字政五,号志轩,武进(今属江苏)人。
张铿
南宋末官吏。宝祐进士。仕至承德郎,与兄战死泗州。像取自1919年修《江苏武进张氏宗谱》。
48.张扩
张扩(ZHANG KUO,1094—1155), 字德充,号养川,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扩
宋代官吏。张庄子。进士。仕至水部员外郎。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49.张愨
张愨(ZAHNG QUE,), 字慎斋,江阴(今属江苏)人。
张愨
北宋官吏。历官南唐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宋枢密使兼御营副使,经略江淮。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50.张三峰
张三峰(ZHANG SANFENG,), ,。
张三峰
宋代武当山丹士。精拳法。徽宗曾召之,道梗不得进。以绝技名于世。后人奉之为内家拳始祖。其法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张三峰像取自清代石刻。
51.张世杰
张世杰(ZHANG SHIJIE,?—1279),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张世杰
南宋大将。由小校积功至都统。元兵来攻,提所部兵入卫临安,临安失守,率部入海。从二王入福州,拜少傅,枢密副使, 封越国公。与元将决战海上,突围遇飓风,溺死平章山下。张世杰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世杰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52.张栻
张栻(ZHANG SHI,1133—1180), 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栻
南宋官吏、学者。张浚子。以荫补承务郎、参赞父浚幕府,人称其能,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历出知袁州、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官。张栻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有《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及《南轩集》等。张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栻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张栻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栻头像取自1918年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53.张镗
张镗(ZHANG TANG,(?—1278), 名或作唐,号问轩,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
张镗
南宋官吏。宝祐四年进士。仕至朝奉郎,元兵入汀州,与赵璠、张虎等起兵,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派毘陵张氏宗谱》。
54.张英
张英(ZHANG YING,1007—1073), 字汝俊,号勉斋,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英
北宋官吏。皇祐四年中博学宏词科。初授集贤校理,累官枢密副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55.张泽民
张泽民(ZHANG ZEMIN,1225—1314), 字爱之,常州(今属江苏)人。
张泽民
南宋官吏。咸淳甲戌进士。仕至翰林院庶吉士。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56.张正甫
张正甫(ZHANG ZHENGFU,1158—1235), 字宏道,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正甫
南宋官吏。淳熙十四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57.张知白
张知白(ZHANG ZHIBAI,956—1028), 字用晦,一字端甫,号清叟,沧州清池(今属河北)人。
张知白
北宋大臣。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历官河阳节度判官、右正言、右司谏、邓州知府、龙图阁待制、工部郎中、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历事三朝,所过皆有惠政,虽显贵,清约如寒士。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58.张忠恕
张忠恕(ZHANG ZHONGSHU,1174—1230), 字行父,学者称拙斋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忠恕
南宋官吏。张杓子。历仕监临安府楼店务,知澧州、湖州、宁国府、鄂州,入为户部郎官、书史弥远,知赣州,进直宝章阁提举冲佑观。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59.张庄
张庄(ZHANG ZHUANG,1062—1125), 字居敬,号蛟字,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庄
北宋官吏。张英子。以父荫初为仙居令,累官桂州知州。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60.张咏
张咏(ZHANG YONG,946—1015), 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张咏
北宋大臣。太平兴国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张咏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咏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61.张有
张有(ZHANG YOU,1054—?), 字谦中,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张有
宋代道士,书法家。词家张先孙,出家为道士,善篆书,有《复古编》。张有石刻像取自清罗聘绘《说文统系第一图》。
62.张浚
张浚(ZHANG JUN,1094—1164), 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浚
南宋大臣。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侍御史、礼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吴门节制兵马,绍兴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兵马,隆兴元年除枢密使,再相,有《易传》、《中兴备览》及文集。张浚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63.张纲
张纲(ZHANG GANG,1083—1166), 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张纲
宋代大臣。入太学,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除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书舍人,高宗建炎初为给事中,以秦桧用事致仕,桧卒,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迁参知政事。张纲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有《华阳集》等。张纲像取自国学图书馆1933年《润州先贤录》。
64.张耒
张耒(ZAHNG LEI,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张耒
北宋官吏、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知润州。坐元祐党籍,徙宣、复州,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知颍、汝二州。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居陈州。有《宛丘集》、《诗说》等。张耒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耒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65.张载(宋)
张载(宋)(ZHANG ZAI,1020—1077), 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祖籍汴(今河南开封),久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
张载(宋)
北宋哲学家。嘉祐二年进士。历云岩令、崇文院书校,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其学佚《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有《正蒙》、《易说》等。张载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张载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载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张载题跋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载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载半身之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66.张选
张选(ZHANG XUAN,), 字公抡,关中(今属陕西)人。
张选
北宋官吏。大观间进士。累官至京西团练使,奉命使金国,不屈而死。张选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67.张景
张景(ZHANG JING,), 字德庆,歙县(今属安徽)人,迁居无锡(今属江苏)。
张景
元代官吏。仕至太仆寺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68.张士诚
张士诚(ZHANG SHICHENG,1321—1367), 幼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
张士诚
元末起义军首领。以操舟贩盐为生,顺帝至正十二年与弟士德、士信等十八人率盐丁起事,克泰州、高邮,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十七年降元,二十三年称吴王。二十七年与朱元璋战败被俘,自缢死。张士诚像取自上海大中书局1932年《吴王张士诚载记》。
69.张誌
张誌(ZHANG ZHI,), 字端禄,号正心,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
张誌
元代驸马,至正中尚萃宁公主。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70.张雨
张雨(ZHANG YU,1283—1350), 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张雨
元代道士、书法家。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张雨《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1.张国维(进士)
张国维(进士)(ZHANG GUOWEI,1595—1646), 字止庵,一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
张国维(进士)
明代官吏。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十六年,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张国维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国维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国维像取自1905年上海《国粹学报》。
72.张国维(举人)
张国维(举人)(ZHANG GUOWEI,), 字从化,号惠岗,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国维(举人)
明代官吏。嘉靖辛酉举人。仕至江西饶州府浮梁县知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73.张煌言
张煌言(ZHANG HUANGYAN,1620—1664), 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
张煌言
南明大臣、抗清名将、文学家。崇祯举人。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康熙初在杭州被清军杀害。张煌言像上海博物馆藏。
74.张家玉
张家玉(ZHANG JIAYU,1615—1647), 字元子,广东东莞人。
张家玉
南明大臣、诗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学士,监郑彩军。永历帝时任兵部尚书,转战抗清,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张家玉坐像载1905年《国粹学报》。
75.张敬廉
张敬廉(ZHANG JINGLIAN,1571—1636), 字若道,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敬廉
明代官吏。万历戊戌进士。仕至广南提学御史。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76.张居正
张居正(ZHANG JUZHENG,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居正
明代大臣、政治家。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右中允,官领国子司业事,官至首辅,在位十年,颇行改革。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张居正坐像明人绘,张氏宗祠旧藏。
77.张溥
张溥(ZHANG PU,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
张溥
明末文学家。崇祯二年创立复社,三年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崇祯四年进士。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溥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78.张三丰
张三丰(ZHANG SANFENG,), 名全一,一名君宝,号元元子,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
张三丰
明代道士。幽栖武当山,明太祖、成祖屡遣使求之不遇。张三丰像取自北平营造社1937年《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
79.张适
张适(ZHANG SHI,1330—1394), 字子宜,号甘白,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
张适
明代文学家。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三应江浙乡试。洪武初以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后为滇池鱼科、宣科二司大使。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张适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适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80.张廷瓛
张廷瓛(ZAHNG TINGHUAN,), 号东月,南直隶常州(今属江苏)人。
张廷瓛
明代官吏。弘治己酉举人。仕至光禄寺丞。像取自1947年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81.张维斗
张维斗(ZHANG WEIDOU,), 字圆枢,号上台,又号冰心,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维斗
万历庚子举人。明代官吏。仕至四川荣泾县知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82.张延登
张延登(ZHANG YANDENG,), 字济美,号华东,山东邹平人。
张延登
明代大臣。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太仆寺卿、右都御史,官至工部尚书。张延登像取自明崔子忠绘《长白仙踪图》,上海博物馆藏。
83.张云鸾
张云鸾(ZHANG YUNLUAN,), 字羽臣,号泰岩,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云鸾
明代学者。博学宏词。从顾宪成、高攀龙游,仕至儒林郎、淮安府教授,有文集行世。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84.张中
张中(ZHANG ZHONG,), 字景华,一字景和,江西临川人。
张中
明初高士。元时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佯狂玩世。遇异人授太极及术数之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克江西,召侍左右,言事多验。平生好戴铁冠 ,人称铁冠子。张中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所附《明太祖功臣图》。张中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85.张子仁
张子仁(ZHANG ZIREN,1524—1590), 字安甫,号澄斋,南直隶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
张子仁
明代官吏。嘉靖己未进士。历仕南京兵部主事、郎中,湖广按察使佥事、浙江布政使参议、浙江金衢道、滇南参政、贵州左布政使。像取自1923年修《江苏武进张氏宗谱》。
86.张世伟
张世伟(ZHANG SHIWEI,1568—1641), 字异度,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
张世伟
明代处士。万历四十年举人,出新城王象春之门,屡应会试不第,砥行植节,与同里周顺昌、文震孟、姚希孟、朱陛宣,称吴门五君子,卜居吴门渌水园,乡人称孝节先生。张世伟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世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87.张以诚
张以诚(ZHANG YICHENG,1568—1615), 字君一,号瀛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张以诚
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官至右春坊右谕德,事双亲至孝,万历四十三年父病故,哀痛过甚,泣尽而继之以血。张以诚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88.张以诫
张以诫(ZHANG YIJIE,), 字仲绳,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张以诫
明代官吏。万历三十一年顺天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以诫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89.张任
张任(ZHANG REN,1524—1580), 字希尹,号瀛峰,南直隶松江府嘉定南翔(今属上海)人。
张任
明代官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累擢广东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张任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0.张元汴
张元汴(ZHANG YUANBIAN,1538—1588), 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张元汴
明代官吏、学者。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好读书,躬行实践,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张元汴像取自绍兴印刷局1918年《越中三不朽图赞》。
91.张凤翼(明)
张凤翼(明)(ZHANG FENGYI,1527—1613), 字伯起,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张凤翼(明)
明代学者。嘉靖四十三年举人。与其弟张献翼、张燕翼并有才名,吴下号称三张,善书,好度曲,有《处实堂集》、《古梦类考》、《文选纂注》、《海内名家工画能事》等,曾为《水浒传》作序,尝作《红拂记》等传奇。张凤翼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凤翼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2.张和
张和(ZHANG HE,1412—1464), 字节之,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和
明代官吏。正统四年进士,未几,以疾还里,为学者甚众。景泰间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读书数行俱下,为文立就。既仕犹苦学,读《汉书》三十遍,有《筿庵集》。张和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3.张基
张基(ZHANG JI,), 字德载,号敬塘,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
张基
明代处士。嘉靖十九年举人,以亲老不仕,居家事母至孝。年五十九卒。张基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4.张天复
张天复(ZHANG TIANFU,1513—1573), 字复亨,号内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张天复
明代官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太仆寺卿。有《皇舆考》、《鸣玉堂稿》。张天复像取自绍兴印刷局1918年印《越中三不朽图赞》。
95.张孝起
张孝起(ZHANG XIAOQI,), 字将子,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
张孝起
明末官吏。崇祯三年举人,十三年特赐进士,除廉州推官,官至右佥都御史。张孝起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6.张安甫
张安甫(ZHANG ANFU,1454—1537), 字汝勉,私谥贞简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安甫
明代官吏。弘治三年进士。官祁州知府,工诗。张安甫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7.张宪成
张宪成(ZHANG XIANCHENG,1512—1573), 字钦伯,号虚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居士集)人。
张宪成
明代官吏。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仕南昌县令、工科给事中、都给事中、云南按察使。张宪成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宪成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8.张寅
张寅(ZHANG YIN,), 字仲明,号晓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
张寅
明代官吏。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右春坊右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卒年六十四。张寅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9.张寰
张寰(ZHANG HUAN,1486—1561), 字允清,号石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寰
明代官吏。张和从子。正德十六年进士。授济宁知州,官至通政司右参议,有《两山游录》
优质答案2:
五、我最近学到了百家姓,为什么赵排第一,因为作者姓赵吗?
优质答案1:
大家好,我是三分!
说起百家姓,我们一张口都会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是百家姓中的“赵”,为什么排第一?
赵姓在中国,是个很普及的姓,说起古代名人,有春秋时候的赵简子,战国的平原君(赵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贤相赵普,更有因文艺范导致丧权辱国的赵佶,元代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赵孟……近代至今名人也很多,举不胜举。
排名第一的来源: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百家姓》著于宋代,宋国姓为赵,故赵排第一;吴越国王钱缪当时奉宋为正朔(老大),故排第二;钱缪之妻为孙氏,故孙排第三;时南唐也奉宋正朔,但去国号,后主李煜称江南国主,而非王,所以李排第四。这也就是百家姓开篇赵钱孙李排序的来历。看完这个答案后,你会不会心想,这答案实在是太任性了!真是有权就是大爷啊!
赵姓人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河南,四川以及山东。这三个地方占了赵姓的百分之四十。但不管是河南人,还是四川人,或者是山东人,赵家人归根到底是山西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赵姓起源地:因为赵家人的祖先叫造父,原本是嬴姓,是一位老司机,给周穆王开车的,周穆王到昆仑跟西王母约会,开车的就是造父。因为会开车,周王分了他一个城,这个城就叫赵城,在山西的洪洞,从此,这一族人就姓赵,那天下所有的赵姓人,基本都是这一脉的。那山西洪洞当然就是赵姓人的祖籍之地啦。
赵姓的由来: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以上就是为什么百家姓赵姓排第一,以及赵姓的起源。
优质答案2:
张王李赵是百家姓里面的,俺说姓。是说张三李四是一样的。这个道理都知道为什么第一都是姓赵的。懂了吗?朋友们 能借到张王李赵是什么意含义?那也可以写到下方。[祈祷][祈祷][祈祷]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9d5963c45e45d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