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瑞罢官的故事(上海瑞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历史上海瑞罢官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海瑞任南京知府,有一天,他的家人来拜访他,海瑞看到这个家庭非常贫困,于是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家人买了一些吃的,但是他不想让自己的家人饿着,于是就把剩下的钱全部给了家人。这件事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她觉得海瑞做的太好了,,所以就经常给他钱,海瑞也没有拒绝。后来海瑞的妻子生病了,需要很多钱治病,但是海瑞一分钱都没有给他,还是把钱给了他的妻子。

1、历史上的海瑞,真的是历史剧里的样子吗?

海瑞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戏剧人物。关于他的戏有《德政坊》(《大红袍》)、《五彩舆》(《小红袍》)、《生死牌》(《三女抢板》);《十美图》(《盘夫索夫》、《闹严府》)、《朝金顶》……等;新编和改编的海瑞戏有《海瑞背纤》、《海瑞上疏》和《海瑞罢官》;至于剧中涉及到海瑞的如《打严嵩》等就更多了。所有这些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海瑞塑造成了刚正不阿、反对 *** 、敢于为民 *** 的清官典型。尽管这是艺术形象,但不是没有来由的,他与历史上的海瑞是分不开的。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县朱桔里人。他四岁丧父,从小过着清贫生活,母亲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封建教育,这使他一方面养成了简朴的习惯和严格按封建道德要求自己的作风,一方面又有要求更好地效忠于封建国家的政治准则。他生活于明中叶,当时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土地兼併严重,人民灾难重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由于海瑞接近下层,目睹了社会实际现状,比较了解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在他走上仕途以后,从初任县令直到担任巡抚,始终立志于革新弊政,限制官僚大地主的土地兼併,注意减轻人民负担,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与恶势力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一生。

在海瑞任淳安县知县,还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官时,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瘼,不畏強御的精神。淳安县山多地少,而很少的土地又大部分被地主占夺,地主不纳税或很少纳税,农民却负担大部分差税。为此海瑞进行了土地的丈量,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就是海瑞以小小的县官,竟敢挡了御史鄢懋卿的驾。鄢是大奸相严嵩的党羽,奉命出巡,沿途大肆勒索百姓,还带着小老婆坐着五彩舆随行。海瑞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他利用鄢放的告牌上“素性俭朴,不喜逢迎”的虚伪官腔,告诉鄢说:“听说你所到之处,很是铺张,可能是地方官干的,不出于你的本意,我们淳县是个小县,招待不了你。”结果逼得鄢不得不绕道而行。《五彩舆》以及从这个戏某些折子改编的《海瑞背纤》,就是以此为根据创编的。

后来海瑞做了京官,担任主管地方税收的户部主事。这个职务对贪官说是肥缺,对海瑞这样清官来说,却是个了解人民处境、天下安危这样最敏感社会问题的聊务。海瑞既从基层职务熟悉了地方,现在又了解了朝廷,这是那些养尊处优、饱食终日的京官所不能比拟的。海瑞深深感到明统治危机的严重,从关心本阶级命运出发,为实现“天下治,万事理”的政治理想,他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指出嘉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刚愎自用,偏听偏信,造成吏贪将骄,民不聊生。他甚至引用民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样大不讳的话来抨击皇帝。他还指责嘉靖不但不关心天下安危,反而迷信道教,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真是坏事作尽,苍生误尽。海瑞估计到上疏的后果,把棺材都准备好了。嘉靖看到奏疏后,本来打算处死海瑞,一看海瑞的决心,倒被吓住了,怕落个杀忠臣的骂名,只好把海瑞关入天牢。嘉靖死后,才被首辅(宰相)徐阶保释出狱。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极度加强的情况下,皇帝听不得一句冒犯他的话,敢说话者,无不立即廷杖,被流放、杀头。海瑞却敢于冒死直斥暴君,又是那样痛快淋漓,确实体现了当时人们称赞他的“挫折不磨,鼎镬不避”的不怕死精神。《海瑞上疏》就是取材于这段史实。

海瑞一生担任的最高官职是隆庆三年(1569年)出任应天(南京)巡抚。应天管辖的松江,乡官多,土地高度集中。退休宰相啥价家在华亭县,有田四十万亩,多是夺自农民,他的子弟横暴乡里,欺压百姓。海瑞一上任,告乡官夺产的有几万人。海瑞一方面动员百姓兴修水利,疏通吴淞江,治白茆河;一方面严令乡官退田,并且不因旧恩而徇私情,亲自写信给徐阶,要他退回占夺农民的土地;同时丈量土地,平衡赋税负担。结果很快出逃亡减少,垦田增加,生产发展情况。可是却得罪了以徐阶为首的乡官,徐阶勾结负责弹劾的给事中戴凤翔,诬海瑞“鱼肉缙绅”,海瑞最后被赶出应天。

海端从出任县令到应天巡抚,平了不少冤狱。尤其是在他因上疏而入狱后,接触了许多犯人,亲自了解了更多的冤狱,目睹了监狱的黑暗。在狱中就曾上疏“臣向在狱中,每见狱中称冤者,几即有冒死上陈之念”。他执法严明,不避权贵,重视调查研究,使许多无辜无告的被害有姓得到昭雪。海瑞戏中,绝大部分是平冤狱的公案戏,就来源于他生前这方面的作为,人民因此视他为拯自己于水火的“青天”。《海瑞罢官》就是把海瑞责令乡官退田和平寃狱结合一起,进行典型艺术塑造而编成的历史剧。

海瑞个人生活也很俭朴,死时家中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丧事是由朋友们捐助办理的。他确实是当时腐败政治下不可多得的一个好官,所以当时就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罢职时百姓沿街哭送。

2、面对嘉靖,海瑞上了疏是怎么活下来的?

序言:

嘉靖四十五年 二月,紫禁城依然一片祥合,忽然从西苑传来一声怒吼:“快派人把这人抓起来,别让他给跑了!”

发出这声怒吼的正是嘉靖,而他口中要抓的这个人就是海瑞。

别号“刚峰,”宁折不弯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其人正如其号一样,一生刚直,宁折不弯。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位一脸大义凛然的官员向明世宗(嘉靖的庙号)呈上了一封《治安疏》,嘉靖读罢后发出雷霆之怒,吩咐左右马上去抓住这个上疏之人。

这个大义凛然的官员正是海瑞,而嘉靖的反应也早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为此,在呈上这《治安疏》前,海瑞先去棺材铺买好了棺材,将自己的家人也托付给了好友,交代好一切后事之后,向当今的圣上呈上了这封折子。

天下第一直人才能讲出天下第一直言

海瑞所呈上的这《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当然,也有个别缺心眼的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骂书。

此疏从海瑞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开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通篇都在骂嘉靖,讲他奢侈淫逸、不理朝政;又说他搞迷信,听信什么二龙不能相见的理论;最过分的就是说嘉靖痴迷修道,经常不去后宫而不理夫妻之间的情谊。其中还有最著名、堪称点睛之笔的两句话:

他的胆子也太大了!

明朝历来就有言官谏君之事,但大多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若是再挨上一顿廷杖而不死的话,那可真的就出名了,所以他们骂人都有一个度,没有谁向海瑞这样,如此直白、如此透骨,只有抱着必死之心的人才敢谏如此的言啊。

我们有理由相信海瑞上此疏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因为不会有傻子去为了身外之名而送死。而且海瑞不同于别人,他是真情切意的,纵观其一生,清正廉明就是他做人的标准。

据说嘉靖驾崩后,狱卒向尚在牢中的海瑞贺喜,因为海瑞终于能够重返官场,或许还可以升官,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海瑞听到嘉靖驾崩的消息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哭了整整一夜,竟是直接哭昏了过去!海瑞果真是忠正之士呀。

嘉靖如何处置的海瑞?

我们回到嘉靖这边

在嘉靖震怒,下令抓人后,所有人都以为海瑞难逃一死,此时站出来了一个厚道人,一旁的侍从宦官黄锦对嘉靖这样说:“听说这个人脑子有点问题(这个人向来有愚名),上疏之前就先将棺材买好了。”

嘉靖的心情平定了下来,他知道海瑞不怕死了。之后,嘉靖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人可以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海瑞平安无事了

不过嘉靖仍对此事耿耿于怀,我就算不杀你,但也不能这么轻易的就放过你。

于是海瑞被投入狱中,直到嘉靖驾崩,新皇大赦天下才将他放了出来。

结语

海瑞是真正的忠正之士,无半分虚假掺杂其中。而嘉靖在掌权后期虽无所作为,但其绝不是昏庸之君,昏庸之君是讲不出来“我不是商纣王”这种话的。

海瑞本难逃一死,但嘉靖知道他忠孝正直,并非欺世盗名之徒,所以不忍杀他;亦或者说海瑞在疏中说的对,而嘉靖本人也深知这些问题根结所在。所以直到最后,嘉靖也没有杀掉海瑞。

海瑞,一个古板而奇怪的人,忠诚、孝顺、正直、清廉,他身上存在着所有清官该有的东西。

他是一位好官。

明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朱厚熜人生的最后一年。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明王朝的大事,刚刚调任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的海瑞向明世宗递上了著名的《治安疏》。

《治安疏》节选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不及汉文帝远甚。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高高在上又向来自负的明世宗哪里受过臣下这等羞辱?看完海瑞的奏疏之后,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地怒吼:“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大有要将海瑞大卸八块以泄心头之愤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明世宗身边的宦官黄锦似有意又似无意地多了一句嘴:“这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在上疏之前,自知冒犯该死,早已备好了棺材、与妻儿诀别,奴仆们也都被他遣散了,他是不会逃跑的。”就这一句话,明世宗立马怒火全灭,沉默了许久,最后从嘴里蹦出一句话:“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却不是商纣王!”因为宦官黄锦的一句话,海瑞居然神奇地保住了性命,就这样一直被关在诏狱之中,直到明世宗驾崩……

或许有人要问了,黄锦何许人也?敢在明世宗气头上为海瑞说话。纵观整个大明朝,彼时恐怕也就黄锦敢为海瑞说话了。黄锦早年被 *** 之后分发到了兴王府听差,不久之后便被派去给时为兴王世子的明世宗作伴读书童,开始了与明世宗朝夕相伴的一生。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明世宗对黄锦非常信任,尤其是进京即位之后,出于对宫中旧人的天然不信任,明世宗更加视黄锦为心腹中的心腹!甚至都不直呼黄锦的名讳,而以“黄伴”称之,由此也足见黄锦与明世宗的关系!

只有黄锦为海瑞说话,明世宗才不会起疑心、才能听得进去,因为明世宗打心底里相信黄锦都是为自己好。换了别人,明世宗肯定会认为这个人别有用心。明朝太监乱政是出了名的,坏事做尽的太监也不在少数,可黄锦却是《明史》中数得上号的“良宦”,甚至连张廷玉在书中都夸他为人不错!他出面为海瑞说话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那么,黄锦就凭一句话就让明世宗消了气、放弃了杀海瑞的念头?他也太神了吧?其实也不是黄锦有多神,而是他从小和明世宗一起长大,太了解明世宗的性格和脾气了。

性格自负的明世宗

明世宗这个人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位皇帝,性格上想当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了。早在刚刚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时,就因为从“东华门”进紫禁城的问题与张太后和群臣杠上了!明世宗坚持自己是继统而非继嗣,拒绝从皇太子规格的东华门进入紫禁城。最后,张太后和群臣不得不妥协,明世宗得以直接以皇帝身份进入了紫禁城。

即位之后不久,明世宗便因为自己亲生父亲的地位问题与群臣展开了拉锯,经过多年君臣争斗,明世宗成功为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争来了皇帝名分!这一切让明世宗的自信也迅速膨胀,慢慢变得自负起来。因为迷恋道教修身之术,明世宗索性避居西内二十余年,手里却依然牢牢把握着权柄,更是助长了明世宗的这种自负。

一句“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却不是商纣王”足以说明明世宗的自负心态了!在他心中,海瑞无非是想以死谏谋求忠臣之名。如果自己杀了海瑞,岂不是成全了海瑞?海瑞成了龙逢比干,自己是什么?夏桀商纣吗?“你想以死成就忠臣之名,朕偏不让你死!”这就是黄锦那句话背后的深意,其实他就是在告诉明世宗,海瑞是想学龙逢比干——死谏!因为黄锦太了解明世宗了,你越想死,他越不会让你死:“黑锅朕不背!”

明世宗晚年的反思

明世宗一生有成有败,也的确作出了许多非明君的作为,面对江河日下的江山社稷,晚年的明世宗实际上也在反思,只是这种反思只能出自自己,不能由别人来指责!所以海瑞上《治安疏》时,明世宗才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在冷静下来之后,明世宗反复读了好几遍《治安疏》:“这不就是我自己反思的东西吗?海瑞全帮我总结出来了……”

黄锦伺候了明世宗几十年,他知道明世宗心里想什么,想要做什么。只要明世宗冷静下来看完这篇《治安疏》,海瑞的命也就算保住了,于是便有了之前说到的那一幕。在明世宗看来,海瑞这篇奏疏虽然观点比较极端,但起码说出了自己身上别人不敢说的缺点、毛病。留下他,不仅可以给自己邀一个“从善如流、有容人之量”的美名,还有助于自己反思四十多年为政的得失,何乐而不为?黄锦正是吃准了明世宗的脾气和心理,这才说出了那番话。

为身后事作准备

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的身体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了,同样是那位黄锦,在群臣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出面将明世宗从西内请回了乾清宫。明世宗命不久矣黄锦心知肚明,作为皇帝,明世宗必须对身后之事作出安排。

海瑞因为那篇《治安疏》,早已成为了死谏的诤臣典范。留下海瑞,将来裕王(明穆宗朱载垕)一纸赦书可以起到巨大的、收买人心的功效,这对于聚拢人心、一扫嘉靖末年的颓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海瑞能够痛陈时弊、冒死进谏,虽然观点比较极端,但还不失为可用之才。即便行政能力不行,做个正得失的御史言官还是绰绰有余的,留下他对于明穆宗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或许黄锦也猜到了明世宗安排身后事的想法,只要先保住海瑞的命,一切就皆有可能。

综上所述,黄锦那句话虽然看着似有意又似无意,却是看准了、摸透了明世宗的秉性、脾气才说出的。如果不是黄锦那样背景的人,恐怕没有谁敢在明世宗气头上说出这样的话来。与其说是黄锦一句话救了海瑞一命,倒不如说是明世宗的性格和时势救了海瑞一命。

当然,黄锦的正直也是一个方面。作为官宦,一直就为文官集团所歧视,他大可以选择不吭声,不是吗?但是,黄锦没有,就算他不是出于大义,起码也是出于对明世宗的忠心,他不愿自己这位“发小”一错再错……正所谓善有善报,上天对黄锦也是非常不错的,明世宗去世之后,明穆宗并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依然对父亲这位“黄伴”关爱有加,黄锦平平安安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寿终正寝。去世之后,明穆宗也给足了他死后哀荣,赐祭葬,建享堂、碑亭并赐祠额为“旌劳”。“旌劳”二字,也算是明穆宗对这位陪伴自己父亲一生的“皇伴”给予了最终肯定和盖棺定论了。

我是野谈杂论,我来回答!

海瑞的一篇《治安疏》把嘉靖骂的是狗血临头,以嘉靖的智商和觉悟来说断然不会砍了海大人,只能是听后发落,一拖再拖。原因如下:

一,海瑞的为人

海瑞大家都听过了,海瑞罢官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都认为海瑞是一个清官,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人,但清官好人就一定是好官吗?显然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现状,海瑞这类官注定是不能在政治上有太大作为的。

海瑞并不算是一个政治家,他没有嘉靖的智商,没有徐阶的隐忍,没有张居正的改革规划,所以海瑞只是大明朝一个直臣,谏官,死谏的谏!

海瑞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大明朝有着一大批谏官言官,为何别人都不敢骂嘉靖?唯独海瑞敢骂?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很多言官都选择了站队,他们有的是徐阶的人,有的是严嵩余孽,还有张居正的人,这就是党派之分了,海瑞是没有党派了,他是一个孤臣,所以他才能无所畏惧,就在骂嘉靖的时候,海瑞早已准备好了一口棺材,就等着嘉靖给他来一刀了。

二,嘉靖的用心

海瑞骂嘉靖,按照嘉靖的脾气海瑞绝对是要被拉到菜市口剁掉的,但嘉靖并没有剁了海瑞,只是把他关了起来,原因为何?就是因为嘉靖明白,海瑞这一骂其实是一招狠棋,海瑞不怕死,但是嘉靖要是真敢杀了海瑞,那嘉靖杀忠臣的名声就坐实了,嘉靖不想有这个污名的。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再者杀了海瑞,言官们是站队了,但天下的读书人可是决不会饶过嘉靖的,虽然不能让皇帝丢命,毕竟唾沫星子也会淹死人。

据说嘉靖看了海瑞的《治安疏》后,刚开始大怒,后来又反复的看了许多遍,还说出了一句话: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由此可以看出来,嘉靖是绝不会杀海瑞的,相反的,会把他当成一个人才来看。

三,嘉靖的面子和徐阶的救援

嘉靖皇帝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皇帝,海瑞骂了皇帝但又不能杀,怎么办呢?只能是关起来,留给后世之君来用,但这个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就得有个人来给皇帝台阶下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洞察嘉靖内心的徐阶,徐阶救了海瑞,也给了嘉靖一个台阶,徐阶并不是无心之举,他的小算盘很精明,就是把海瑞拉到自己的阵营,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海瑞的确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孤臣。

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朱厚熜驾崩,海瑞在牢里听到消息后非常悲痛,《明史海瑞传》记载海瑞听到消息后是这样的: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

综上所述,海瑞上书骂嘉靖是绝不会死的。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咱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两位有名的青天:包青天、海青天。

海青天就是海瑞,出生于1514年1月22日,35岁中举后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因有才干得以一路升迁,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不畏强权,极得民心,民间称之为“海青天”。

像他这样的官,皇帝又喜欢又讨厌。喜欢是因为可以有效治理地方,讨厌是因为这样的官从来不懂得看人眼色,想到什么说什么,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用古代的词语来形容,叫做“犯颜直谏”。

海瑞一生,经历过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年间,海瑞任户部主事(正六品)时曾上过一篇《治安疏》,揭露了当时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层的罪责、腐化,希望嘉靖皇帝能够改正过失,实行改革。

疏中用语大胆直接,严厉批评嘉靖帝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竟然说“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意思是天下人对皇帝不满已久;

还说“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对皇帝使用“翻然悔悟”这种词语,是非常不敬的。

海瑞为什么要这么直接的劝谏呢?是为了邀名作秀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嘉靖皇帝朱厚熜,修道修得快要走火入魔了,一心寻仙问道不理朝政,宠信严嵩等奸臣,已经激起了民变。

(想要成仙的朱厚熜)

尤其迷信方士,因为方士一句“二龙不相见”,朱厚熜从此不敢见两个儿子,长期隔绝,父子之情几乎没有。所以海瑞才说他无父子之情,无夫妻之情是因为他潜心修道,不理后宫久矣。

做为皇帝,朱厚熜自感从没受过这种侮辱,当即大怒,命左右侍从“趣执之,无使得遁”,意思是赶紧去拿海瑞,别让他跑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没错,海瑞上疏时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妻子和家人,遣散了仆从,就等着皇帝杀他呢。

此时大学士徐阶也起了点作用,对朱厚熜说:“海瑞想当比干,如果您杀了他,那成全了他的名声。”

朱厚熜恨恨地说“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意思是他想当比干,我绝不做纣王。于是把海瑞关了10个月了事。

就这样,海瑞逃过一劫。虽说朱厚熜是因为不想被人们视为纣王才放过他,但也肯定为其刚烈而有所震动。

海瑞在近年有一些争议,可他的刚直、清廉是毋庸置疑的。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吧!】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83df5f23e00e39fd.html]
股东权益报酬率计算公式(股东权益成本计算公式)
上一篇 2024-05-09
狗狗10岁相当于人几岁(狗年龄对照表12年)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