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六十九岁去世,在位时间却是长达六十一年之久。但是这么久的时间也不是白做的,在位期间开启了康乾盛世。他临死前却是决定不火化而实行土葬,这是开创了清朝皇帝土葬先河。像皇太极、顺治都是火葬,还有多尔衮等人也是火葬。
这里火葬的原因我们暂时不详细表述,只要知道这是女贞族的风俗就好了。当然土葬之前朝代也一直适用,相对于火葬来说,土葬就需要用大量的珍宝来填补棺材之间的空空隙,这就极大的吸引了盗墓贼。在他们认知中这么样的一位皇帝,到底得陪葬多少宝藏。
康熙皇帝下葬的时候在雍正年间,前期时间还好,清朝国力还没有衰弱,还有雍正、乾隆兜着。可惜清朝越来越不行了,外忧内患之下连皇帝祖坟都不保了。尤其是清朝灭亡之后,曾经发生了举国震惊的东陵盗墓案。军阀孙殿英带着部队将慈禧陵墓盗掘一空,甚至是连乾隆皇帝的头都被扒了出来。
至于康熙陵墓被盗则是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孙殿英的那次。虽然主要是清东陵,但是当时情况如此混乱,景陵也难逃被盗的命运。根据后来的损坏统计来看,表面建筑几乎全部被破坏,很多木制建筑被生生掰走。根据后来负责收拾这里的皇室成员载泽回忆:
景陵一处地面宫殿天花板丢了三块,门窗全部丢失,部分宫殿内部桌椅丢失,隆恩门匾丟失。更有甚者连门上的门栓都被顺走,更不要说用来祭祀用的神龛、佛像、摆件这些容易搬动的东西。其实相比乾隆、慈禧尸体被扒出来好多了。
景陵这次的丢失主要还是因为东陵大盗影响,造成景陵周围居民起了歹意,但是他们没有孙殿英这么多军事武器,地宫倒是打不开,也保了康熙这次的安宁。然而仅仅是过去了几十年时间,日本在1945年投降之后,由于国共内战的原因,清东陵、景陵周围的盗墓又开始活跃起来。
景陵地宫虽然是九劵四门的结构,但是非常的坚固,想轻松的进去根本不可能。但是相对于明朝地宫相比,又显得非常的简单。因为他的地宫入口非常好找,甚至是直接标注出来。想当年郭沫若挖掘定陵的时候,单独找出地宫的入口就花了将近半年时间。而明显地宫入口的位置,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
1945年的时候,住在景陵附近的张某。集结了五六十个人,整整刨了半个月才将景陵地宫打开。大门打开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阻拦了,在将周围的陪葬品收拢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乾隆皇帝的棺桲。皇帝的棺材当然不是一般的木头,几名大汉砍了一天才稍微砍出了一个小口。
由于当时地宫的环境比较暗,张某用火把在棺材旁边照明。应该是长久没人打开过,再加上康熙又是土葬,难免会形成沼气。因此火把刚刚靠近,就从那处小孔当中喷出火来,甚至是烧伤了两个人。棺材喷火的场景谁都没见过,把周围的盗贼吓得一哄而散。过了几天发现没什么特殊的东西,在金钱推动之下又靠了上去。
把当中的陪葬品洗劫一空之后,这些人才悻悻的离开。但是当时由于是雨季,这些盗墓贼在一阵洗劫之后地宫入口也没关。就这样敞开了七年时间,里面进入了大量雨水。这个洞口到了1952年才被国家发现并重视,可惜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泡在了水里面几年时间了。当派遣专家进去查看的时候,基本上是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了。
最后这些人全部退了出来,将景陵重新封上保存,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还原一些被破坏严重的文物。至于当年参与盗墓之人基本上都被抓了,其中六名主犯被拉到景陵大碑楼枪毙。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于畅春园驾崩,他留下的是一个疆域辽阔,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封建帝国。
康熙死后应该葬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景陵,康熙的三位皇后和一位贵妃早已安葬在此,等康熙下葬后关闭了景陵的地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政府,中华大地处于军阀混战的纷争局面,为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些军阀盯上了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公然盗掘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陵墓遭到了灭顶之灾,陪葬的各种珍宝被洗劫一空,当时同处在清东陵的康熙景陵却躲过一劫,因为孙殿英在挖掘景陵过程中,发现景陵有水渗出,认为景陵被淹,遂决定放弃。
景陵虽然躲过了孙殿英,但是1945年,还是被一批土匪洗劫一空。
1952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成立后,再次派人来到了景陵,发现地宫大门已经被严重破坏,并且墓室完全被水淹没,根本没办法进行考古,无奈之下只好退出地宫并将景陵封闭。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7a34843bc9eee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