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简介:唐高宗李治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韦皇后。武三思的生母韦氏原本是武则天的侍女,后来被武则天收为义女,从此改名武媚娘。武媚娘长大后后,因姿色出众,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唐太宗死后,武媚娘被送入感业寺为尼,在这里遇到了李治。李治登基后,封武媚娘为媚娘,成为了他的皇后。但是,在李治去世后,武媚娘却没有得到善终,最终被李治的儿子李隆基赐死。
一:武则天儿子武三思
武三思的结局是死于乱军之中。武三思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依旧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神龙三年,谋废太子李重俊,酿成景龙政变,死于乱军之中,追赠太尉,谥号为宣。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废除谥号,开棺戮尸,毁掉坟墓。武三思的故事: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李显登基,李唐复辟。武三思全靠武则天起家,武则天丧失帝位后,武三思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得宠,全是因为他成了复位的李显的亲家。李显被武则天废去帝号,贬为庐陵王,押送到房州去监管软禁时,妻子韦后于途中生下一女。因处境艰难,连包婴儿的布片都没有,李显只好将自身穿的衣服脱下包裹,由此起名李裹儿。李显夫妇觉得孩子命苦,所以特别疼爱,视为掌上明珠。后裹儿十六岁时,由武则天作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复位后,裹儿被封为安乐公主,武崇训就成了驸马。武三思与李显原本就是姑表兄弟,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加之李显昏庸,对武三思过去种种都忘之脑后,使武三思很快就成为皇宫的常客。
二:武则天传位武三思
简答:武则天(624-705),名曌(音:照),又名媚娘,尊号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其父是唐荆州都督武士彟。十四岁入宫为太宗李世民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李治继位后封为昭仪。永辉六年(655年),立为皇后。高宗患风病,百司奏事多决于武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尊母武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因中宗擅自提拔岳父韦玄贞等事引起武则天愤怒,废中宗为庐陵王。立幼子李旦为帝,时为睿宗。天授元年(690年),废睿宗为皇嗣(名义上的太子),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这就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简要过程。
小编问武则天将临终前将帝位交还李唐。纠正一点儿,不是临终前,而是退位前将帝位交还给了李唐。武则天晚年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费尽心思。一边是自己娘家侄儿武承嗣,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武承嗣为了接班做了不少露骨可笑的事,引起武则天的腹诽和警觉。一次,武则天假意暗示立武承嗣为皇储,遭到朝中大臣激烈反对,武则天的那次试探心里有了底。后来,史书中说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一只鹦鹉翅膀断了,请狄仁杰圆梦。狄仁杰借机问:侄儿与儿子谁更亲?(作为李家儿媳,高宗李治的爱妻)百年后是进李家祠还是进武家祠(将来受谁家香火?)等问题,武则天有所醒悟。宰相吉顼也警告武氏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要保住性命,只有为立储出力,将功赎罪。为此,张氏兄弟经常在武则天跟前吹风。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秘密将庐陵王李显接到洛阳,名义上的太子李旦聪明地请求退出“太子”位(被封相王)。为李显接班铺平道路。武承嗣见自己无望,气闷生病,不久病死。武则天专门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武氏子侄到明堂,祭告天地,立下丹书铁券,以示佐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逼武则天退位,中宗复辟,重建唐朝。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这年正月二十五日,做了十七年皇帝的武则天离开皇宫,搬到洛阳宫城外西南的上阳宫居住。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八十二岁(虚)病逝。临终前立下遗嘱,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立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
三:武则天武三思武承嗣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女皇武则天患病,连宰相都一个月见不到皇帝,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奉左右,因此有人提出,“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但武则天没有理会。于是朝中的一些大臣在正月二十二发动了一场政变,杀死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然后拥立皇太子李显登基,史称“神龙政变”。
在神龙政变的过程中,主要有五位功臣,他们分别是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唐中宗复位后,对五位功臣进行了封赏,张柬之“以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桓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敬晖“加金紫光禄大夫,擢拜侍中,赐爵平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崔玄暐“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博陵郡公”,袁恕己“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这里为什么要把他们的爵位、官职都写出来呢?这是为了让您明白:他们的爵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都是唐朝的宰相。
神龙政变虽然推翻了武则天,但另一个女人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她就是唐中宗李显的妻子韦皇后。每当唐中宗临朝听政的时候,韦皇后也来到朝堂之上,“施帷殿上,预闻政事”。这引起了张柬之等五位功臣的不满,桓彦范直接上书,“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深居宫掖,修阴教以辅佐天子”。
五位功臣在得罪韦皇后的同时,还得罪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神龙政变时,有人就劝说五位功臣趁机除掉武三思,但他们没有采纳。不过,在敬晖的建议下,武三思等人的爵位被降低,“诸武降为公”。在这种情况下,韦皇后、武三思勾结到了一起,两人狼狈为奸,操纵朝政。
韦皇后、武三思诋毁五位功臣,说他们“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唐中宗对两人的话深信不疑。武三思又向唐中宗献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于是唐中宗下旨,加封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不过“罢知政事”。
在封王的同时,唐中宗还赐予免死铁券,可以免十死,但是这五位大臣明白,这不过是空头支票,他们的命运已经不再自己手中,敬晖经常拍床嗟叹,甚至气到吐血。706年,对五位功臣的报复开始了。他们先是被贬到外地做刺史,接着又被贬为司马,最后又被流放。李显没想杀他们,可是韦皇后、武三思却暗中下手。
张柬之抵达新州后,“愤恚而卒,年八十余”,崔玄暐死在流放的路上,“年六十九”,剩下的三位更倒霉了。武三思派人将敬晖“剐而杀之”,也就是凌迟处死。袁恕己被迫野葛数升,又吃了不少土,疼痛难忍,“爪甲尽,不能绝,乃击杀之”。桓彦范被放在竹槎上拖行,刮得皮肉皆尽,最后被杖杀。直到唐睿宗复位,五位功臣才得到 *** 。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3.《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785ed26336594e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