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言者无二三”,它的大意是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坦言直说的内容是很少的,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
如果人能够修养达到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那么“可与言者无二三”的这种情况,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更加自然与和谐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人与人的交往会产生许多的误会,这当中,许多也是因为说话所造成的,因而人们在生活中总结了许多类似的经验及规律,甚至道家圣贤老子都在说:“希言自然。”要人们少说或不说。
心理学说,人需要自我边界的建立,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着的前提。所谓边界,就是自己本性中有要求,要与他人分开,在中间划出一条界限。
同时,心理学也在强调:你可以认为我不善良,但是,我还是坚持我对于自己的想法。我不会控制你对我的想法,但是你的想法也不会影响我对自己的想法。
所以,人因为有自我的边界的意识,许多时候也会少说或不说。
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有边界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了自我实现需求的概念,这是考虑到每个人面对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
人自我实现需求凸显了人具有比自我、边界更大的目标,从而具有为此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如果人能修养达到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那么“可与言者无二三”的这种情况,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自然与和谐了。
自我实现者,他们会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去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更多的依靠的只是自己。
意思就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觉得天大的不如意的事可能在别人眼里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事。因为人和人的境遇个性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你焦虑的是下个月交不起房租,但别人可能同时拥有几套房;你生怕过了年纪就嫁不出去,但人家没玩够的白富美换了几十个男朋友求婚都不愿意结婚;你愁孩子的培训费,别人的孩子请家教请外教都觉得没啥压力。很多东西不是同情心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可能有相同的感受。所以遇到难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己承担化解,依别人的个性和能力给你提出的办法,你就算知道了,也不见得就能用得上。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51a13719a25244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