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常规(什么是蒙台梭利教师生活常规)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蒙氏教育常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蒙氏教育方式

篇一

一、活动名称:安静游戏

二、教具构成:计时器或钟表

三、适用年龄:3岁以上。

四、教育目的:

1、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2、培养听觉专注力,感觉时间的流逝。

五、操作方法:

(1)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没有声音)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2)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3)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4)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5) *** 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

(6)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7)重复一两次。

六、变化与延伸:换不同教具让幼儿听声音。

七、注意事项:

1、也可用钟,听滴嗒声,或者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来做。请幼儿闭眼集中注意

力,睁眼也不能破坏安静环境。

2、闭眼时间2-3分钟。

篇二

一、活动名称:寻找声音

二、教具构成:眼罩、头饰

三、适用年龄:3.5~5岁。

四、教育目的:

1、听觉辨别方位及发出声音的人。

2、提高专注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

五、操作方法:

1、请小朋友戴上眼罩和头饰扮演小狐狸,请其他小朋友在做线上运动的圆圈上组成圈,将他围在其中。

2、给位小朋友围着“小狐狸”在圈上朝一方向走,边走边说“小狐狸蒙眼睛,谁也看不见了,我们和它捉迷藏,猜猜我们在哪里?”

3、转圈的小朋友说完歌谣后蹲下,老师指定一位小朋友,示意他叫道“小狐狸”,然后“小狐狸”指出声音传的方向,并顺声过去,“抓住”发出声音的人。

4、请小朋友轮流扮演小狐狸,反复练习。

六、变化与延伸:听其他声音活动。

七、注意事项:

1、不要将小狐狸绊倒。

2、其他小朋友不发出声音。

篇三

一、活动名称:给乐器找朋友

二、教具构成:碰铃一对,沙锤一对,摇铃一对,响板一对

三、适用年龄:3—4岁。

四、教育目的:

1、直接:用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以相同的声音做出回应。

2、间接: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分辨力。

五、操作方法:

(1)教师宣布今天的语言活动是“给乐器找朋友”,请8位幼儿参加活动。

(2)教师将幼儿分成2组,背对背坐在一起。教师将乐器分成2组分给2组幼儿(同一组幼儿不出现相同的乐器)。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指定一位幼儿奏响手中的乐器,其他参与活动的幼儿听到后要对声音作出判断,与这位幼儿手持相同乐器的幼儿要同样奏响手中的乐器以回应。

(4)请奏响乐器的2位幼儿同时举起乐器,检验乐器是否一样。

(5)进行其他乐器的声音配对。

(6)更换参与游戏的幼儿,重复练习。

六、变化与延伸:全体幼儿围成圈,背向圈内,每人手中都拿不同的乐器,可以有2名幼儿的乐器是相同的,也可以3名幼儿的乐器是一样的。持相同乐器的幼儿同时举手,并奏响乐器。注意事项:此活动可采取蒙眼方式进行。亦可根据幼儿的程度增加活动人数和乐器数量。

篇四

一、活动名称:听铃鼓走

二、教具构成:铃鼓

三、适用年龄:3—4岁。

四、教育目的:

1、直接:感知声音的快慢,使幼儿学会根据声音的轻重缓急调节自己的步幅,培养节奏感

2、间接:培养幼儿敏锐的听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五、操作方法:

(1)教师站到幼儿中间,请幼儿面向老师站立,宣布今天的新课是“听铃鼓走”。

(2)教师取来铃鼓,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感觉老师敲铃鼓的节奏走,老师敲的节奏快,幼儿就走的快,敲的慢就走的慢。

(3)邀请所有幼儿在线上重新站好,老师变换节奏敲铃鼓,请幼儿一起走。

(4)请幼儿来敲铃鼓,反复操作。

六、变化与延伸:

1、听乐曲的节奏走,当乐曲进行激烈时速度加快,舒缓时减慢。如《龟兔赛跑》的乐曲。

2、根据音乐的节奏拍手或使用乐器跟随节奏。

七、注意事项:幼儿之间不要互相撞到,或者挤在一起。

篇五

一、活动名称:听指令做动作

二、教具构成:幼儿须有认识五官和四肢的经验。

三、适用年龄:3--4岁。

四、教育目的:

1、直接:使幼儿快速反应出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听力的专注性。

2、间接:培养幼儿服从的精神,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五、操作方法:

(1)教师取来小椅子坐下,介绍今天的工作。

(2)介绍游戏规则:介绍发出声音指令,幼儿要快速反应出相应的动作,并作出来。

(3)教师发出声音指令“摸摸你的头”“摆摆你的手”“摇摇头”“点点头”“摸摸你的鼻子”“把你的嘴巴指出来”“耳朵在哪里”“眼睛在哪里”“拍拍手”…….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4)反复练习。

六、变化与延伸:加入一些互动的指令,如:“拉拉你旁边小朋友的手”“和xxx小朋友站在一起”“举起双手跟老师打招呼”等。

七、注意事项:视幼儿对各个指令反应的快慢决定指令重复的次数和频率。

篇六

一、活动名称:猜猜我是谁

二、教具构成:幼儿须有安静游戏的经验。

三、适用年龄:3岁以上。

四、教育目的:

1、直接: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

2、间接:增强幼儿的听觉敏感性。

五、操作方法: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围坐在线上。

(2)宣布游戏规则:请一位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他幼儿当中的一位幼儿说一句话“你知道我是谁吗?”这位幼儿要猜出是谁说的这句话。

(3)游戏开始。教师请一位幼儿坐在幼儿中间,戴上眼罩。示意一位幼儿说话,请幼儿指出这位幼儿所在的位置,并说出他的姓名。

(4)更换不同的幼儿,反复游戏。教师也可以建议更换话语,更好语音语调,增加难度。

六、变化与延伸:

1、猜者戴上眼罩后,其他幼儿可以悄悄更换位置。

2、请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请那位小朋友在罩眼罩之前记住每个幼儿喜欢的水果,再戴上眼罩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并要说出这位小朋友喜欢的水果的名称。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宜5岁左右的幼儿进行。

七、注意事项:要保持操作过程的安静。

篇七

一、活动名称:传悄悄话

二、教具构成:幼儿须有安静游戏的经验。

三、适用年龄:3--4岁。

四、教育目的:

1、直接: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认真倾听。

2、间接:增强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培养对语言的兴趣。

五、操作方法:

(1)教师取来小椅子坐在幼儿队列的最前端。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老师想一句话对着坐在身边的幼儿的耳朵轻轻地说出,请这位幼儿告诉下一位,将话传下去。到最后一位幼儿那里,他要大声的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订正。

(3)活动开始,老师对身边的一位幼儿说:“我喜欢你。”将话传下去,最后一位幼儿大声的说出来。

(4)更换幼儿和句子进行反复练习。

六、变化与延伸:可以将传的话换成指令,并且借助物品,如“把这本书放在书架的最高一层上。”老师将书和悄悄话一起传给第二位幼儿,继续传下去,请最后一位幼儿按照这个指令做。其他幼儿一起订正。

七、注意事项:当幼儿在传话过程中出现与原话不一致时,教师可以请全体幼儿一起重复一遍这句话以作订正,消除幼儿的挫折感。

篇八:蒙台梭利教育名言

一、蒙台梭利教育名言: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主要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二、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律性:自律束缚自己;自律高于他律

孩子在教室中要遵守(常规)

1、不伤害自己

2、不影响他人

3、不破坏教具

4、纪律凸显自由

三、自由的重要性

1、唯有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显露他的本质

2、让孩子成长发挥的内在本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

四、给孩子自由的先决条件

1、独立性的养成

2、意志力的培养

3、自制力的培养

4、帮助幼儿能明确的分辨善恶

5、发展自由的过程中,孩子破坏性的活动必须受到限制

五、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其实这句话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所提到,出自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别人讲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看一次,看别人去做一百次,不如自己去做一次。

人们都一致认为行动胜于言行,主动胜于被动。看和听都是表面功夫,只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勇于尝试才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是这样,在成人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呢。不管成人或是孩子,在力求成长的同时都需要勇于面对和尝试,致使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一个人要拥有这样的能力从哪里来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从生活中一件件大小不一的事情中,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得来,而这样的心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渐渐形成。如:孩子在专注的玩一件工作材料时、与小伙伴角色游戏时、孩子们过家家时、与伙伴发生争执和矛盾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时。

在孩子这一系列的成长中,我们是干涉的多,还是孩子主动去做,还是被动去做,是成人的主观意识还是孩子的自由玩耍,所以给予孩子不同的成长环境就会有有着不同的教育结果。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短短的话里蕴含着胸怀、接纳、尊重、理解、理清、平等、自由、规则、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以及蒙台梭利对老师的要求:定、静、美的状态。

篇九:从蒙氏教育看幼儿思维与语言的发展

孩子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语言智能发展良好的孩子在概括、判断和推理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好,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高。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成果也是借助语言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同时由于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力水平,所以说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是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智力。为了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人必须重视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篇十:蒙台梭利名言

1、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2、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3、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4、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

5、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6、教育体系是以感官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

7、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8、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9、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10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11、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12、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13、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14、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15、我听到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上学作准备,而是为孩子将来的生活作准备。通过日常练习,儿童充满了自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变得完美了,而只是意味着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跃跃欲试。

16、给孩子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给孩子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但其中保留一些自由的空间。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是儿童教我们爱和怎样去爱,是孩子把天使之光带到人间,但只有内心有爱的人才会受到启导。孩子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17、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儿童具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引导我么进入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革新这个世界,教育就必须将发展儿童的潜能作为目标

18、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这就是教育,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为婴儿刚降生就开始的教育。它形成了一场和平革命,并且将所有的实物都集中和吸收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中心上来。

19、成长的不同阶段: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的智慧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的新的途径:儿童的生命是连接两代人的一条线,一端是创造者,另一段时被创造者,从一个成年人开始,到另一个成年人结束。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孩子,你慢慢来我等着你学爬、学站、蹒跚走起路来。我看着你涂鸦、拼图、积木盖起城堡我陪着你说话、看书、漫步好山好水……

蒙氏日常课程都有什么

到底什么是蒙氏,现在好多教育中心都有蒙氏课程

蒙氏的6大理论一)环境适应论:不仅包括学校,还有自然、社会、人际环境,智能成长除先天因素外,环境对其起重要作用。1、预备环境的意义:*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环境的保护、滋润。*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其禀赋的环境,成为其新教育的目的。2、什么是有预备的环境?*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儿童唯有通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3、预备环境的观念(1)真实的观念(2)自由的观念(3)社会化的观念4、预备环境的原则:(1)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2)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竞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3)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4)自然、有序的开放性原则(5)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5、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1)自由与纪律*唯有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才会显露其本质。*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发展的内在本能有个自由发挥的条件和机会。*教室中的自由包括: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人际交往的自由、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惩。*在自由中建立常规纪律,独立性的养成、抑制力的培养、自制力的控制、分辨善恶、团体活动的规则、破坏性行为的限制。(2)结构与秩序(3)真实与自然(4)美感与气氛(5)教材与教具(6)社会性生活的发展:维护环境、混龄生活、合作性工作的开放、对教室环境的拥有感与责任感、分享快乐与成功。(二)独立成长理论:*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孩子的成长象一盆植物一样,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给它营养,适当照顾。(三)生命自然发展理论(四)吸收性心智理论*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潜在能力,孩子出生后没有经验,他是通过内在特殊力量从环境中获得所需信息。*0-3岁潜意识吸收性心智象照相机拍照。(无意识、无选择的吸收)象计算机录入(由内心编辑--输出)*3-6岁有意识吸收性心智*在快速的吸收时,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兴趣,也就是敏感期的出现。教师要学会观察、审判、治疗(帮助)。(五)工作人性论*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为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人类智力发展由认知而来,认知则通过感官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积累而来,而手正是感官的最敏感的触角,也是与环境互动的最频繁的媒介。手是人类的第二个脑。*工作是人性的特征。通过工作可解决人性的偏差。(依赖、懒惰、任性、胆小等。)使孩子从无秩序到秩序、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体现人生价值;训练手眼协调;借助四肢活动使人格、智能、体能都得以发展。(六)奖惩无用论*提倡鼓励、引导、支持。认为儿童的内在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宁静,并会产生新的愿望。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

150蒙氏课程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

3~14岁的孩子吧。反正我们家孩子5岁的时候报了150蒙氏课程。我发现孩子数学思维的启蒙相当重要,后来的数学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实名感谢一下150蒙氏课程。

蒙氏课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全称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你可以网络一下,正规的蒙氏课対幼儿智力开发乃至情商培育都非常有帮助

什么是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是世界着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是一位女性教育家,在她大学毕业后的1898年被当时的意大利教育部长任命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开始致力于弱智儿童的教育,过了几年以后,她逐渐转入了正常儿童教育的研究。在1907年,她在罗马的贫民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之家”(现在儿童之家遍部世界各地107个国家)。在儿童之家她写出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如《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发现儿童》《教育中的自发性活动》等等。同时她也研制了很多能够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各种教具,来提升孩子的智慧,发觉无穷的潜能,因此也就产生了蒙特梭利教学法。我们简称蒙氏教学,蒙氏教学包括蒙氏语言开发,蒙氏艺术教育(美术音乐),蒙氏感官教育,蒙氏科学文化教育,蒙氏日常生活教育,蒙氏数学教育。(同时数学教育也是蒙氏教育的经典)而她也被后人称为“儿教之母”。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应该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发展,只有动手才能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因为学习数学是由具体形象带进具体抽象,所有抽象都来自于具体过程。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有哪些

关于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北京师大有专门的课程

150蒙氏课程除了数学还有什么科目教得很好

之前给孩子报过150蒙氏数学,除了数学是主打课程,还有语言类的。但是150蒙氏数学是真的很厉害,我身边很多小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都报过蒙氏数学,数学思维被开发得挺好的!

什么是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7)蒙氏日常课程都有什么扩展阅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150蒙氏具体有哪些课程

有包括心理感官动作(0-3)、语言(0-6)、感官(3-6)、数学(3-6)、蒙小数学及几何(5-14)等超过100个学时的蒙氏系统化课程。

幼儿早教课程都有那些~~~~~~~~~~~

一般早教都有亲子课(早教基本课程,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大运动啊、精细动作、音乐活动、美术活动都有,而且对宝宝的规则秩序感的建立都很有帮助。)、蒙氏课(蒙氏日常、蒙氏科学、蒙氏数学、蒙氏语言等)、音乐课、语言课、感统训练、全脑开发等!据我了解我的宝宝早教机构课程有这些。。。

学智云蒙氏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呢

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专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属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幼儿园蒙氏班和普通班有什么区别

1、教育方式不同。蒙氏教育即蒙特梭利教育的简称。起初的蒙氏教育是特别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当然现在已经改变了,因为教育学家发现蒙氏教育也可以针对正常孩子,所以现在幼儿园基本普及了蒙氏教育。很多幼儿园都是利用蒙氏教育的精髓作为教学的根本。

2、学费不同。蒙氏班每个月的学费比普通班每个月的学费贵800左右。不过也有的家长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虽然很贵,但很值得,甚至可以接着上蒙氏小学。虽然蒙氏教育很好,但大多数家长还是选择普通班,普通班毕竟价格更便宜,而且很多家长对教育也没有什么概念,一般只有普通班招满了,孩子又需要上学,无奈之下才报的蒙氏班。

3、教学资源分配不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一般以教师为中心,以年龄区分年级,学习相同内容,学习时间有限,脑力体力分离,教师统一安排,教师评定打分,依靠记忆学习,教师集中授课。

蒙氏教育关于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及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及信念方面培养都有考虑,而普通的教育则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只考虑到环境布置的合理化,不善于培养孩子的独立,孩子出现了错误容易出现责骂的情况,蒙氏教育则注重鼓励、注重真实体验和师生个别互动。

但是蒙氏幼儿园的老师会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小孩大多都比较自主,想法也会相对多一些。因为这些孩子懂得遵守规则,知道在规则下自己是自由的,所以想法相对来说会比较多。

什么是蒙台梭利教师生活常规

一、蒙式教育的十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环境教育儿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实际上,蒙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让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自我提高。教师在班中主要是观察引导,我觉得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多接触是有好处的,特别是3-4岁间,但蒙班对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几乎全是进口的

二、常规的培养

幼儿园的常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规或习惯。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常规并不是要老师订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教室里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与孩子都相当清楚的教室使用方式。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不但教室容易正常运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我让幼儿参与讨论教室中常规的订定,并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或工作垫时把脚收回,就要让孩子先了解到:如果把脚伸出很可能会把过路的幼儿绊倒受伤,同时坐姿也不文明。再如让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时首先要培养收拾归位的习惯。在孩子对新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工作取放的方法和收拾归位的方法,并且通过幼儿间的互相交流学习达到每个人都会操作的目的。在让幼儿有参与感后,也要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常规时,老师的做法是首先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如教室里常出现收工作后有人忘记将工作毯卷起的现象,经多次观察分析最终找到原因-----幼儿急于做收工作后的看电视或户外活动等事情而导致忘收工作毯,于是便把这一环节插入了收工作时由值日生等待最后一名幼儿开始新一项工作的想法,实施后果然收效显著。同时执行常规时,教师要用正面引导语言,如告诉幼儿“在教室里不许大声喊叫”,不如告诉孩子“在教室里面都要小声交谈,以免影响别人”。

、教师的角色:蒙台梭利主张3—7岁的幼儿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致至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教育,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蒙台梭利教室里的教师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畅游其中,逐渐领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能主动的去探索世界,去学习和建构与自己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帮孩子”而不是“替”孩子,把教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的需要。

2、教师的任务

(1)尽心维护学习环境:蒙台梭利在《幼儿的心智》一书中提到:唯有在环境的补助下,“正常化的”儿童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我们所描绘的那些能力:自发性的纪律、持续快乐的工作、乐于助人而且同情别人。每天在孩子入园前,我们便准备好教室的环境:教具柜上的工作摆放整齐幼儿用品收拾妥当随时等待着孩子来探索。唯有预备好的环境在一天的作息中顺畅运作。等幼儿入园后。我们只需要静静的坐在那里“帮”孩子,等待着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服务。

(2)适当的参与和指导:当幼儿全神贯注的工作时,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来判定是否参与幼儿的活动,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的态度上来判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活动。老师用喜悦的表情、愉快的声调在孩子当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使孩子们喜爱老师,使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变成对幼儿的鼓励和关爱。对那些干扰别人的幼儿以关爱的态度来干预他的行为,他会从心里感到惊奇,从心里体会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顺从老师的做法,久而久之便从内心形成良好的行为。

(3)观察和倾听:当幼儿对教室里的某一教具感到兴趣时。

我们不要以任何的方式干扰他。因为这专注的情境开始时是那么脆弱细致,而且很容易消失,即使他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老师也要等待他的召唤,如果擅自介入他的活动中孩子便会没有了克服困难的专心工作态度。最好的办法是当做小朋友不在教室里而全心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倾听,并对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纪录以作为和家长共同做决定时的参与依据。在这过程中还要把幼儿当作是有能力的个人,同时创造一些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展开想像。

以上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本次蒙氏教育常规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7fed004db2471d8.html]
景德镇位于我国哪个省(景德镇在什么地方)
上一篇 2024-05-25
怎样接吻才更有感觉 教你8个接吻技巧让她对你欲罢不能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