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美娘,并不是隋炀帝皇后萧皇后的真实名字,应该后人编纂的。
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
由于江南风俗认为在二月出生的子女不吉利,于是萧皇后被父亲萧岿宋给弟弟东平王萧岌抚养。萧岌夫妻都去世后,萧皇后被舅父张轲抚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萧皇后从小就过苦日子,并非锦衣玉食。
杨坚即位后,册封杨广为晋王。杨坚希望由和自己关系良好的西梁联姻,在西梁中选位公主作为杨广的王妃。萧岿知道后,就让人为自己的女儿进行占选,但没有一个女儿是吉利,最后为萧皇后占卜时,结果显示大吉。
于是公元582年,萧皇后就被册封为杨广的王妃,即晋王妃。
《隋书》记载萧皇后:
“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萧皇后很受杨坚的信任和重视,也很受丈夫杨广的尊重和宠爱。杨广即位后,立即封萧氏为皇后。杨广每次出巡,萧皇后都会跟随。可见他们夫妻关系非常好。
萧皇后曾写《述志赋》来婉谏杨广。现摘录出来,看看萧皇后说了什么事情:
“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
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
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
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
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
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
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
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
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
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
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
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
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
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
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
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
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
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
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
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
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
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
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
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
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
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
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
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
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
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
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
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
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
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
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从上面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萧皇后其实是通过描述她心中的世界,来婉转来劝谏杨广应该建设她所认为的世界的规范来做事。简单来说,就是读书、写字、听听歌曲、弹弹琴等的无为生活,要求杨广别搞那么多的事情,无忧无求的生活就OK。
当然,如果杨广接受萧皇后的劝谏,自然可以让隋朝不灭亡,不过京杭大运河就没人能够看到了。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萧皇后带着孙子和皇室诸女,跟随意图返回关中的宇文化及乱军到柳城。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后,将萧皇后等人安置在武强县。
突厥处罗可汗的老婆义成公主是杨广的堂妹、萧皇后的小姑子,因此突厥处罗可汗派使者逼迫窦建德放人,萧皇后跟随突厥使者到突厥王庭。处罗可汗立萧皇后孙子杨政道为隋王,建都于定襄,作为复隋反唐的旗号,吸引中原忠心于隋朝的汉人来投奔。
公元630年,李靖袭击定襄,颉利可汗迁徙。来自撒马尔罕的栗特人康苏密挟持萧皇后和隋王杨政道投降唐朝。唐太宗厚待了萧皇后等人。
公元648年,萧皇后去世,享年81岁,李世民以皇后之礼将萧皇后和在扬州的隋炀帝墓进行合葬,谥号:愍皇后。
杨广在史书明确记录的有三子二女,其中儿子是萧皇后所生: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谏。有说法杨广的长女南阳公主也是萧皇后所生。
这个萧皇后的剧照形象倒是符合她娴静的形象
简单说,萧皇后就是一个温婉娴静的古典女子,对于男人来说,绝对是好妻子。另外她还聪明,擅长解读属文和占卜。
萧皇后的担当,在隋炀帝在江都时体现得很好,尤其是作为一个妻子。当她知道杨广不想在为坏消息烦心时,她是这样说:
“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
这种娴静和淡定,在预见国破家亡的关口,依然能够如此,有几人能够做到?
杨广的皇后萧氏,出身于兰陵世家,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
杨坚建国后第二年为晋王杨广选妃,萧氏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受杨坚和独孤皇后喜爱。婚后,杨广对萧氏非常敬爱,萧氏生有三子一女。
她在杨广的上位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广在江南拉拢江南世族时,萧氏的身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皇宫中,萧氏极力讨好独孤皇后,而独孤皇后正是杨广上位的决定性人物。
杨广的后期失德过多,谁劝都没用,萧后多次婉谏也无果,还写了《述志赋》委婉劝戒。
杨广被宇文化及缢死后,是萧后拆床板给杨广做棺材。之后被她的小姑子迎到了突厥,在贞观四年李世民灭东突厥后,迎回萧后并给了她极大的礼遇。贞观21年病逝,李世民以皇后之礼将他与杨广合葬。
史书对她的评价: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104b5564e95d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