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米的石读什么,一石大米怎么读


“一石米”“一石粟”,如果你把“石”读成“shī”,大概马上会有人纠正你,说“石”在这里读“dàn”。

不错。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是这样标注的读音。

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本条目下还有话:作为容量单位的“石”,“在古书中读shī”。

一直到清康熙年间,“一石米”“一石粟”的“石”,仍然读“shī”。

读音变化,是此后才发生的。

《说文·石部》:“石,山石也。在丆(hǎn)之下,口象形。”

“石”,是个会意字。“丆”,是下可居人的岩崖。

段玉裁《注》云:“(石)或借为硕、大字,或借为䄷字。”

这就清楚了。

《说文·禾部》:“䄷,百二十斤也。”

段玉裁《注》仍然很重要——

《律历志》曰:五权之制。铢者,物䌛(yáo,由)忽微,至于成著,可殊异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二十四铢而成两。斤者,明也,十六两成斤。钧者,均也,三十斤成钧。石(䄷)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四钧为石(䄷)。古,多假石为䄷,《月令》‘钧衡石’是也。

他说,《汉书·律历志》讲了,“铢、两、斤、钧、石”这“五权”,是区分物体从最小到很大的标志。其皆根据“六律”的黄钟之“龠(yuè)”,即“律管”所盛装的黍粒而确定。一个“律管”装一千二百黍粒,就是十二铢的重量;两根“律管”所装黍粒,就是一两——“两”从两根“律管”而来,重二十四铢(象征二十四节气);斤,是“明明白白”的意思,十六两(四时乘四方之意);三十斤为一钧,均也(象征一月三十天);石,就是大,以石所制的“权”即秤砣大。

段氏还说,古时很早就假借“石”为“䄷”了,比如《月令》所云。

中国,是世界上的三大农耕发源地之一。“六律”,与天文观测有密切联系;以“禾”为“义旁”的字表示“度量衡”,再合理不过。比如“秒”字。

“䄷”,来源于“禾”与“石”,“石”是秤砣,以此表示重量,初看是形声字,说会意可能更合适。

以“石”假借“䄷”,倒是“返璞归真”了——即同声,又含有秤砣之“硕”“大”之义,还表示很分量“重”。

博物馆中的古代石权

“石”,为什么现在读成了“dàn”呢?

汉语言文字学者们称,这叫“同义换读”,即将两个同义不同音的词,逐渐变得同音了。

比如前面说的“龠”,即“管”的含义,却读为“yuè”,因为皆指乐器,逐渐地,“龠”便有了“guǎn”的读音。还比如“圩”,原来读音是“yú”,因与“围”含义相同,一来二去,就也读“wéi”了,原来的读音反而极少用了。

博物馆中的古代石权

“石”也如是。

其表示重量的读音,一定与“擔”有关。请注意,不是“担”,“担”在古文中另有含义,“擔”现在简化为“担”了。

“擔”,为“重”,为“负重”,为肩挑。而“一擔”,与“石”重量相当。所以,一些地方,很可能主要是北方,便以“一擔”来代称“石”,或者反过来,天长日久,“擔”和“石”两个同义而不同音的词,音也相同了。

“一石米”中“石”该如何发音?

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化,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越来越多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钦佩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知识财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量化单位的发展。

如今的社会计量单位体系已经很完善了,小到“克”大到“吨”,我们都能计量,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这些计量单位。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人们直接涉及到重量的衡量就是对粮食的计量。为此,他们发明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叫做“石”。那么“石”是一个什么级别的计量单位呢?





原来如果是寻常百姓家,大多都会用“斗”这样精确的单位来衡量就够了。例如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曾经创造出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样的千古名句。可是到了战乱年代。如果用斗的话,会显得比较繁琐。因为行军打仗需要大量的粮草,这个时候就用到了大型的计量单位“石”,一石相当于如今的120市斤,我们会经常听见影视剧中说几百石米等等。但这个“石”字究竟应该怎么发音呢?很多人说读dàn,注意下,如果你也这样读,那就犯下低级错误了,可能还会被人笑话才疏学浅呢。




不过也不能怪大家,毕竟这个问题是非常的冷门的,在很多影视剧中也通常把这个字念dàn,认为这是一个通假字。因此,曾经在著名的文化普及节目百家讲坛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将这个字念做了shí时,一些不明事理的观众纷纷质疑这位老师的学识,认为他只不过是徒有其名的水货。

也就是说该字应该读shí,为了更加有说服力,我们还需要从此字最开始出现的地方讲起,中国汉代著名学者许慎所编纂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这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因此解释是非常权威的。在该典籍中,明确标注这个字的读音标注为shí。也就是说从此字被创造出来以后,就一直念的就是这个音。

再看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新华字典,其实如上所示也念shí,不信的同志可以马上翻阅一下。




但是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既然中国民间兴起这样的读法,那是否也有其渊源?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石是60公斤,而这刚好是一个成年人所能承受的重量。在古代并没有现在这样,汽车火车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他们通常运送货物的时候都是用担子挑的。而一担子所挑货物的重量,大概也就是一石左右。所以后来产生了dàn的读法。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唐朝的江淮地区,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




实际上,这种读音是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发展而来的,它已经偏离了这个字最初的蕴意,因此,如今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也开始纠正此字的发音,明确其读shí。

石 为什么有 dan的读音?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

石表示单位的时候有两个音,一个是表重量,读shi,一个表容积,读dan,第四声.dan音是后起的,通“担”,音韵学界一般认为这个音的出现是在唐宋以后,所以汉朝当然只能读shi.顺带说一句,石表示重量,也是通另一个字,即【禾石】,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面有,意思是“百二十斤”,读音也很明确:“从禾石声,常只切”,也就是读shi.
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古诗词用这个词语的时候怎么押韵.比如李白的《猛虎行》:“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白居易的《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您读一下就知道“石”的读音了.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12dc59665e18d9b3.html]
仿木砖铺贴效果图(仿木砖的优缺点有哪些仿木砖的铺贴方法)
上一篇 2024-05-06
对子大全(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