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巜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三个月,分别被称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曰,在八月中旬,古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民俗专家介绍说,源于古人“秋报”和“祭月”活动。在民间流传中,最有影响 的大概要数“嫦娥奔月了。还有一说法,即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祭拜土地神(古人“秋报),遗传下来就成了的节日习俗。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据《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
中秋节拜月、赏月、祭月、玩月的习俗 , 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喝的酒叫“团圆酒”,吃的饼叫“团圆饼”,互相送月饼,近而达到了人际的和谐。团圆是历代中国人的美好期盼,如今强调的“和谐”实际上是“团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表述。中秋节团圆的本质体现出亲情,现在由于家庭结构多是三口之家,亲情展现应由家庭延伸到社区,通过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享受到团圆的乐趣。总之,,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现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已形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而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涵。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花塔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kepu/11b3aee3a3df8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