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徐霞客游记》之前,早就从周围不少人口中听闻不少关于这本书的赞赏,心里总生出要一览经典的想法,只苦于一直没有勇气。读一部经典名著真的需要一份心理准备,总怕半途而废,也总怕读得不好,怠慢了这好书。今有幸能得阅经典,浅尝辄止,不敢说读懂多少,但也有些许感悟。
徐霞客,原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南直隶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史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其家族是江阴望族,累世富贵,名满江南,且祖上多读书人。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毅然放弃仕途,寄情山水,游遍全国名山大川、海隅边陲。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被誉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这本游记记录了徐弘祖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他遵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其母在世时,主要游历于离家不远的东南地区。而他的壮游之最是西南之行,从浙江到江西,经湖南、广西,再到贵州、云南,留下了大量的翔实记录。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即一六一三年五月十九日,霞客初游天台山。自二零一一年起,每年的五月十九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从此句便可看出,初游的那天天气不错,而且作者的心情也很明朗。“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这是作者在游览雁荡山时所看到的险峰峭壁,奇形怪状,似竹笋,似灵芝,似毛笔,似头巾。霞客为游黄山,在冰雪天里不顾艰苦,凿冰而行,于大雪漫漫里得见黄山松,精神为之一振:“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霞客在游庐山时观察的极为仔细,对庐山的地形也极为熟悉:“盖庐山形势,犁头尖居中而少逊,栖贤寺实中处焉;五老左突,下即白鹿洞;右峙者,则鹤鸣峰也,开先寺当其前。”在见识过五台山与恒山的悬空寺后,霞客对恒山悬空寺评价颇高:“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他更是将两者比较,提出五台山的悬空寺稍逊于恒山的悬空寺的观点。
在游历七星岩时,徐霞客对喀斯特溶洞地理的记录具有很高的科学文献价值,且文笔素雅,备受历代地理学家和游记爱好者推崇。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处对溶洞内景貌的描写极为生动——洞顶横裂一隙,有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使琢石为之,不能酷肖乃尔。值得一提得是,徐霞客在《溯江纪源》里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水文脉络、流域范围和长度论述后,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源头,岷江是长江支流”的观点。徐霞客敢于否定地理圣经《禹贡》,这说明他不仅具有优秀的学识,而且还具有过人的勇气。云南是徐霞客游历的末站,也是其人生的末站。在这儿他曾和有人一起游遍寺庙,一起购买大理石工艺品,也曾沉思于南诏雨桐观音铜像前,赏茶树与茶花于庭院里。
用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徐霞客游记》是一份详细的可信的导游手册。作者的记录形式大抵如此:今天是某月某日,天气或晴或雨或起雾或降雪,我与仆人在某和尚或某道士的引导下,走了多少里,爬上了某座高山,翻越了某条峡谷,路过了某处深潭,穿过了某个洞穴,山路多是陡峭难行的,也许会遇见猛虎,偶尔会遭遇盗贼,有时也会饥寒交迫,但沿途的美景依旧令人流连忘返……如此可见,其叙述是十分明晰且易懂的。至于为什么说这是一份导游手册,其原因之一是作者游踪之广和记录之多实在令人惊叹不已,他的足迹遍及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他留下的记录多达60万字,而其记录却是十分详细,就算是相隔不远的景点之间的具体距离也会有记录。徐霞客在游历中时常不识路和迷路,所以他十分重视导游的作用——惟指示之功,胜于追逐。阅读这本游记的时候,我想:若我在作者的文字指导下去他到过得地方去旅游,迷路的这种事应当是很难发生的。除此之外,徐霞客还对每一个风景区的地形、交通、文物古迹、风情习俗等作了记录。这本游记是旅游实录,更是真实可信的导游手册。
中华书局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校注》一书中提到:“徐霞客最大的贡献在地学方面。”他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早年重点解剖名山地区,后来详记旅途沿线情况,观察范围逐渐扩大;晚年则以布政司辖境为单位,全面考察了南方各省。《徐霞客游记》中有关地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地貌、岩溶、江河、水文、地热、气象等多个方面。比如,他在游记中提出有关气象的结论:“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且多处谈到气候和植物及农作物的关系。此外,他仔细观察了江河水量的涨缩、水流的急缓和水面的宽窄,并且将其变化状况记录下来,这些有关江河水文的记载对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当然,《徐霞客游记》还是一本极其优秀的文学名著。
“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惟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这是徐霞客向他人表明的自己志向说的,他的毕生所愿是用一双脚掌探知中国大地的地理真相。从某种程度上,他的确是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行常人行不了的路,赏常人赏不到的景,写常人写不出的文,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游记沿用至今,其芳名更是传遍千家万户。虽然《徐霞客游记》中的些许错误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它带来的巨大作用却是无法忽视,甚至是不得不赞扬的。
参考文献:
(1)徐霞客:《徐霞客游记》,饶宗颐主编,郑培凯导读及译注,中信出版社
(2)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校注》,朱惠荣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
图片来源: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百度百科,若侵则删。
本文地址:[https://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1335.html]